李泓&禹习谦等Nature Energy:痕量阳离子掺杂,LiCoO2正极稳定充电至4.6V

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LiCoO2正极在今天的锂离子电池市场仍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LiCoO2正极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74 mAh/g)、高的锂离子及电子电导率、高的压实密度。要充分发挥LiCoO2正极的储锂潜力,就要提高LiCoO2正极的充电截止电压。

 

然而,LiCoO2正极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差,这是因为LiCoO2正极在高电压下发生了以下不可逆变化:

1. 不可逆相变(O3→O1O3);

2. 过渡金属层发生滑移;

3. O3相发生结构坍塌;

4. 内应力引起裂纹产生及颗粒粉化;

5. 晶格氧脱出进一步引起相变,并带来安全隐患;

6. 高价态Co/O引起电解液氧化副反应。

 

上述原因使LiCoO2正极发生不可逆容量衰减,使其库伦效率下降。总之,由于LiCoO2正极在高电压下不稳定,难以通过提高充电截止电压的途径提高LiCoO2正极的可逆比容量。

阳离子掺杂是提高LiCoO2正极高电压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然而,过渡金属阳离子在LiCoO2中的固溶度极低,且远低于文献报导的掺杂浓度。此外,实际工业掺杂浓度一般比科研采取的掺杂浓度低2-3个数量级。因此,需要重新考察掺杂离子在LiCoO2正极中所起到的真正作用。

李泓&禹习谦等Nature Energy:痕量阳离子掺杂,LiCoO2正极稳定充电至4.6V

此,中科院物理所禹习谦、李泓团队连同美国SAL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Yijin Liu等(共同通讯作者)向LiCoO2正极中共掺杂Ti、Mg、Al(每种掺杂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0.1 wt%),在低掺杂量下研究各掺杂元素的作用。

 

李泓&禹习谦等Nature Energy:痕量阳离子掺杂,LiCoO2正极稳定充电至4.6V

 

研究发现,Al和Mg均能掺入LiCoO2晶格,并能抑制高电压下的相变。而Ti即使在低至痕量的掺杂浓度下也不能掺入LiCoO2晶格,而是偏聚在LiCoO2颗粒的表面或晶界,引起表面结构优化,并加快表面锂离子扩散,有利于内应力均匀分布。此外,偏聚在表面和晶界的Ti原子也能降低表面氧原子的氧化还原活性,减少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副反应。

 

李泓&禹习谦等Nature Energy:痕量阳离子掺杂,LiCoO2正极稳定充电至4.6V

DFT表明,痕量Ti、Mg、Al共掺杂通过调控LiCoO2正极的微观结构及电子结构,提高了LiCoO2正极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

 

该工作以“Trace doping of multiple elements enables stable battery cycling of LiCoO2 at 4.6 V ”为标题于2019年6月17日发表在国际顶刊Nature Energy上。

Trace doping of multiple elements enables stable battery cycling of LiCoO2 at 4.6 V (Nature Energy, 2019,DOI: 10.1038/s41560-019-0409-z)

原文链接:http://feeds.nature.com/~r/nenergy/rss/current/~3/f47ofzZ5GcY/s41560-019-0409-z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16/79f50e3b4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