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第1个博士生的“强迫症”,让我们发了大文章… 2023年11月29日 上午11:33 • 头条, 百家, 话题 • 阅读 13 来源 | 考研考博早知道、考博圈 有人说,导师和博士生之间,总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从互相瞧不上到彼此成就?!原来,导师们和“开山大弟子”之间是这样“相爱相杀”的…… 裴端卿:我的第1个学生转学了 ▲裴端卿和西湖大学团队成员 招收人生中第一个学生是在1996年,那时我刚到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规模很小,只有一位技术员、一位博士后和一位博士生。 但是,后来这个学生转学离开了,我感到很惊奇,至今都想搞清楚为什么。 那是我第一次单独带学生,回想起来确实有些难,在他的身上花的时间不够多;当时刚当上助理教授,会逼着自己多做实验,多写文章。 一开始,在新的实验室里我也没想清楚要做些什么,都是自己摸索着来。后来,我再招学生的时候,会比较强调价值观。 我教书已经有25年,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带得比较成功的学生,首先会跟他们交流价值观,为什么要做这个,为什么要进我的实验室。 这是人生中的第1个博士生教会我的。 王鸿飞:我的第1个学生“背景”并不好 ▲王鸿飞与学生饶毅,及自己博士导师Kenneth Eisenthal的合影 我的第一个博士生是饶毅,是的,和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之一、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同名同姓。 饶毅是专科学校毕业的,在华中师范大学修了同等学历硕士,然后来考了中科院的博士生。我当时32岁,而他30岁。 其实我对饶毅的指导,就是和他一起讨论具体问题,包括每周一次的组会,会讨论实验室的进展、相关的文献和下一步要做什么。 而对他,我的心态很矛盾,因为他不算“背景好”的博士生,在年龄、学历、英文水平上都不怎么理想。 一方面,我想鼓励他,因为判断他在科研能力上没有问题;但另一方面,万一我鼓励了半天,他还是不成功,那要怎么办呢? 于是,我一直跟饶毅说,你要自己选择你想做什么。 现在,他成为了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独立做的工作非常漂亮——而独立做的研究工作好不好,才是我们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好”的标准。 这是我的第1个学生教会我的。 我一开始做博导招到的学生,背景都不是特别“好”,但这对于年轻博导来说是“最好”的一件事。 因为你只有把一个愿意学习的人教得更好,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老师。 黄嘉兴:第1个学生的“强迫症” 让我们发了大文章 ▲黄嘉兴和他的学生们 我在西北大学带的第一批博士生中,有一位是来自韩国的男生,他在LG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年纪比我还长一岁。 也许是在工业界工作时养成的习惯,也许是因为服过兵役,这位男生做什么都很井井有条:实验台上的东西分类整理;实验记录也工工整整,尤其是数据整理,记录得非常细致;每周1次的讨论中,他可以拿出过去每一天的实验日报…… 相比之下,在早期,我更偏爱在自由奔跑中寻找方向,并不拘泥于形式和细节。 显然,我很不适应这种风格,甚至直接告诉他“没必要这么做”,但后来事实告诉我,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比导师厉害的那一面。 当时我和他正在共同推进一个关于纳米材料合成的课题,专注于一种化学合成的路径和方法,我基于过往的经验认为,可以暂时“放过”一些中间步骤,快速试错。 可是做到后面发现,我们的方法是可以从一个单一的产物延展到几个系列的产物。过去一段时间的即时实验数据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很庆幸我的这位学生没有放弃他的数据整理风格,是他身上的这个闪光点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了课题。 后来,我们发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将原本需要几篇文章解决的问题“浓缩”在一篇中讲明白了。 说说你和导师的趣事吧…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1/29/2b2f501334/ 生化环材 赞 (0) 0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热议!院士儿子中学发表3篇SCI,现为同单位研究生… 2023年6月10日 沈晓东/赵相玉/谷林最新AM:二硫化铁正极用于镁离子电池储能 2023年10月26日 Arumugam Manthiram教授ACS Energy Lett.:电解液在克服锂电池中LiNiO2正极挑战中的作用 2023年10月16日 这本国产期刊突破10分,环境期刊最新即时IF发布! 2024年1月26日 大瓜!声入人心男团成员仝卓自爆改身份参加高考,教育部已介入 2023年11月7日 5名中科大学生获重奖!税后12万!还一起发过Science 2023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