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只是想调研一下华人作者中哪位大神最高产,结果在Web of Science的检索结果让我非常震惊,这个名叫ZHANG Y的作者在2017年整整发了8000篇文章!!!
有没有更劲爆的新闻呢?随后小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以2017年整年为研究对象,选择国籍为中国的学者,我发现Web of Science的数据居然勾勒出了我国各大姓氏学术力量排行榜!
从上图可以看出,除了ZHANG Y以外,WANG Y、LIY、LIU Y、ZHANG J、ZHANG L等也是“高产大神”,年产SCI统统在5000篇以上。我们虽然不能判断其名,但大抵可以确定其姓。
我们扩大研究范围发现,在排名前20的作者中只有张、王、李、刘、陈“五大家族”。其中张姓作者发文26910篇、李姓作者24447篇,而王姓作者高达31381篇,稳居第一。若排除掉一定比例的同音不同姓的作者,姓王的科学家发文仍然独占鳌头。
历史总是惊人的惊人的相似,在中国历代状元中,同样是王、李、张、刘、陈五大姓氏的状元最多,共有193名,大约占了历代状元人数的1/3,王氏家族排在第一位。
这是由于我国汉字具有英语不具备的一音多字和姓名结构等特点,所以经常会遇到重名、别称、名字变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名字,这些用中文表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用国际通用语英文来表示,就会出现很多尴尬。
例如在Web of Science检索结果中,ZHANG Y可以是ZHANG YING、ZHANG YE、ZHANG YAN等等,在中国重名尚且很多,跟别说是重音了。在进行学术检索时,中国人尚且不能分清,外国人更是一脸茫然。
采用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际组织很难对我国作者进行准确地识别,姓名的不同写法已经导致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交流中的身份识别危机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区分同名同姓的科研工作者?
ORCID—学术领域身份证
ORCID 是一套不产生任何费用的、在全世界范围唯一的16 位身份识别码,是科研工作者在学术领域的身份证。它致力于解决学术出版活动中消除作者重名歧义的问题,产生并保存研究者注册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码(ID),公开透明地把这些识别码跟研究活动及成果相联系。
科研工作者的ORCID,相当于文献领域数字对象的DOI、期刊的ISSN、中国公民的身份证。ORCID有4组共16位数字组成,每4个数字之间用短线连接,例如:0000-XYZQ-ABCD-EFGH,其中,国别用XYZQ表示,姓名和邮箱用ABCD-EFGH表示。
所以,以后如果想检索某位学者的所有文章,可以这样做,见下图: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01/cdb2209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