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2杂化原子的全碳材料,如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由于其显著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潜力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另一个不寻常的全碳同素异形体家族是由两个配位sp杂化原子组成的环[n]碳(Cn)。
自20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气相中研究它们,但它们的高反应性意味着凝聚相合成和实空间表征一直具有挑战性,这使得它们的确切分子结构存在争议。直到2019年,人们才在表面上生成了一个孤立的C18,并用键分辨原子力显微镜揭示了它的多晶结构,随后又有一篇关于C16的报道。C18的工作引发了理论研究,澄清了C100以下的环[n]碳的结构,尽管较小的Cn同素异形体的合成和表征仍然困难。
在此,来自同济大学的许维等研究者修改了之前的表面合成方法,通过尖端诱导的全氯化萘(C10Cl8)和蒽(C14Cl10)分子的脱卤和反bergman开环,分别制备了环[10]碳(C10)和环[14]碳(C14)。相关论文以题为“On-surface synthesis of aromatic cyclo[10]carbon and cyclo[14]carbon”于2023年11月29日发表在Nature上。
早期理论预测C10是环形(对于n ≥ 10)和线性(对于n < 10)Cn之间的分水岭,是最大的累积烯芳香环状碳,而C14被认为是C10的累积烯结构,通过佩尔斯畸变转变为C18所见的多炔结构的转折点。因此,研究C10和C14的结构具有特别的兴趣。
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尤其是使用CO修饰的尖端进行时,既能对分子结构进行解析键的表征,也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触发化学反应。重要的是,在单分子的高分辨率AFM图像中,多炔基团可以与累积烯基团明确区分开来(即,三键的特征明亮特征和连续双键的均匀线性特征,分别如此)。
关键的第一步是在缩合相中精确合成C10和C14,为此研究者遵循先前的表面合成方法,即分子在极低温度下稳定在表面上。受到伯格曼反应的启发,并借鉴之前生成碳簇离子的方法,研究者使用了图1所示的反应方案。如图1a所示,在溶液中的伯格曼和逆伯格曼反应涉及一个环化和一个开环反应;逆伯格曼开环反应也已被证明可在表面上进行(图1b)。研究者使用了完全卤代的萘(八氯萘,C10Cl8)和蒽(十氯蒽,C14Cl10)作为分子前驱体,目的是通过尖端诱导的脱卤和逆伯格曼反应在表面上生成C10和C14(图1c,d)。
图1. 环[10]碳和环[14]碳的生成反应方案
图2. 环[10]碳的四种可能结构
图2及其子图展示了理论上可能的四种环[10]碳(cyclo[10]carbon)产品结构。这四种结构中,两种多炔结构具有D5h和C5h对称性,显示出非零键长交替(BLA ≠ 0)(图2a,b),而两种累积烯结构具有D10h和D5h对称性,显示出零键长交替(BLA = 0)(图2c,d)。与C18的多炔结构相比,不同理论水平的计算(例如,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耦合簇方法)预测C10的基态具有图2d所示的D5h累积烯几何结构,BLA = 0,而键角交替(BAA)≠ 0。
图3. 表面生成前驱体、中间体和产物(C10)
在图3a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中,C10Cl8分子的Cl原子显示出不同的亮度对比,这暗示了由于分子中Cl原子的空间阻碍导致的吸附高度差异。通过AFM模拟(图3a, (iv)和(v))和拉普拉斯滤波的AFM图像(图3a, (vi))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点。
在进行脱卤实验时,通过将尖端定位在单个C10Cl8分子上并逐渐增加偏压,通常会导致两个或三个Cl原子的丢失,形成C10Cl6或C10Cl5中间体。这些中间体的结构通过AFM成像(图3b, (ii)-(vi)和图3c, (ii)-(vi))进行了表征,并通过AFM模拟得到了确认。
最终,进一步的电压扫描诱导了完全脱卤,生成了最终的C10产品。STM和AFM图像(图3e, (ii)-(iii))清楚地显示了包含一个碳环的最终产品,可以明确归因于单个C10。AFM图像中的C10分子呈现出与累积烯结构相似的均匀特征,表明其具有累积烯结构。AFM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图3e, (vi))揭示了C10结构略微偏离完美圆形,可能与理论预测的C10的D5h对称性有关。
图4. 表面生成的中间体、产物(C14)和不同BLAs下C14的AFM模拟
图4及其子图探讨了环[14]碳(cyclo[14]carbon)的可能结构和合成。
图4a展示了六种可能的C14结构。基于现代理论的计算,C14的基态是介于C10的累积烯结构和C18的多炔结构之间的佩尔斯转变中间体,具有键角交替(BAA)25.3°和小的键长交替(BLA)0.05Å。这种结构对应于C7h中间体。
在实验中,使用C14Cl10前驱体在双层NaCl表面上生成C14。C14Cl10在STM和AFM图像中展示非平面构型。通过原子操纵诱导完全脱卤,伴随着两步逆伯格曼开环反应在表面形成C14产品,产率约24%。图4b的AFM成像((i)-(iii))显示最终产物包含单个C14的碳环。
所有AFM图像中,C14表现出类似C10的累积烯特征,尽管计算出的BLA为0.05Å。因此,C14被认为具有类累积烯结构,与多炔C18和C16的特征明亮特征明显不同。图4e的AFM图像模拟进一步探索了不同BLA的结构之间的区别。
环[14]碳的形成及骨架重排通过研究中间体进行了探索(图4f-h)。C14Cl6中间体的脱卤导致C14Cl4的形成,这表明已发生第一步逆伯格曼反应。进一步脱卤产生C14Cl1,表明第二步逆伯格曼反应已发生。与C14Cl4中间体相比,C14Cl1中的大多数C-C键的BLA有所减小。
综上,研究者在4.7 K下通过原子操纵在双层NaCl/Au(111)表面成功生成芳香环[10]碳和环[14]碳,使得人们能够通过键分辨AFM成像证实C10的积云结构,正如理论预测的那样。更有趣的是,佩尔斯转变中间体C14的实验AFM图像也显示了积雨云的特征。虽然AFM成像分辨率不足以检测到该分子计算出的0.05 Å的小键长交替,但它确实确定了C14是介于积累性C10和多聚性C18之间的中间结构。研究者预计,研究者和之前的表面合成策略的补充,将使其他可能表现出有趣性质的环[n]碳的生成成为可能。
Sun, L., Zheng, W., Gao, W. et al. On-surface synthesis of aromatic cyclo[10]carbon and cyclo[14]carbon. Nature 623, 972–976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741-x
http://www.nature.j.yyttgd.top/articles/s41586-023-06741-x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06/57a3973e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