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到的选择性溶解SEI(记为SD-SEI)主要由稳定的无机聚合物组分组成,因此能够维持微米级Si负极的体积变化,从而实现稳定的循环性能。此外,作者还研究了使用碳酸乙烯基(EC-based)电解质在微米级Si负极上形成的经典SEI(记为c-SEI)和由碳酸丙烯基(PC-based)电解质衍生的富-LiF SEI(记为F-SEI)作为对照实验,发现它们易碎。微米级Si负极的SD-SEI在基于GBL的电解质中显示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在0.2 C下循环200次后,其比容量为1804.1 mAh g-1,其中1 C=3000 mA g-1),表明SD-SEI对体积变化具有优异的耐受性。此外,具有优化SEI的Si||LiNi0.8Co0.1Mn0.1O2(NCM811)全电池在0.2 C下循环1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3.7%(基于第4次循环时的比容量,1 C=180 mA g−1),表明在微米级Si负极上定制SEI化学成分的策略具有良好的实践前景。
研究背景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的替代电极材料,如Li金属负极和合金型负极材料,如硅(Si)正在被广泛讨论。这些大容量电极的电化学机制各不相同,但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其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具有各种性能的固体电解质界面相(SEI),特别是力学稳定性来缓解体积变化。对于Si负极,其超高理论比容量(Li15Si4为3579 mAh g-1)的优势伴随着巨大的体积变化和界面问题。对比纳米级,工业上微米级Si颗粒,具有低成本和高库仑效率(CE),在循环过程中遭受更严格的体积变化问题。因此,为制备长寿命微米级Si负极,提高SEI的抗崩解力学稳定性势在必行。
图文导读SD-SEI的形成有两个平行的物理化学过程:由于电解质还原产物而连续生成SEI和GBL选择性溶解部分SEI组成。通过(1)直接确定在GBL溶剂中溶解的不利SEI组分;(2)表征经GBL溶剂浸泡后循环Si上未溶解的SEI组分,证明GBL的选择性溶解能力。浸泡后PC和EC/DEC溶剂的NMR谱中没有发现新的峰,说明PC和EC/DEC不能溶解这些不需要的SEI组分。GBL浸泡液的离子电导率为3.81×10-8 S cm-1,比PC和EC/DMC高出2个数量级。当将添加剂和LiPF6加入到电解质配方中,就可形成具有减轻自放电问题的稳定SEI。图1. SEI组分的溶剂诱导溶解效应图2. SEI化学成分微米级Si负极在GBL基电解质中的充/放电曲线显示,在0.05 C(1 C=3000 mA g-1)下,GBL基电解质的初始容量为3307.2 mAh g-1。使用GBL基电解质制备的SD-SEI的Si负极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2 C下循环100次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7.5%(基于第4次循环时的比容量),远高于PC基电解质和EC基电解质的Si负极。在高的容量保持率下可维持200次循环,之后GBL基电解质中的Si负极可提供1804.1 mAh g−1的比容量。Si负极在EC基电解质中在5 C时的容量几乎可忽略不计,而在GBL基电解质中以相同的倍率保留了近1000 mAh g−1的容量,表明SD-SEI在高倍率性能下有效地导电Li离子。SD-SEI有利于Si@C的循环性能,在3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高达80.6%(基于第4次循环时的比容量)。利用N/P比值为1.1的各种电解质组装了Si||NCM811全电池。两种电池在0.05 C下,从3.0 V到4.2 V的初始可逆比容量均为175 mAh g−1(1 C=180 mA g−1),但使用GBL基电解质的电池在随后的循环中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在150次循环后保持83.7%的容量,远高于使用EC基电解质的电池的44.3%。图3. Li||Si纽扣电池和Si||NCM811全电池的循环性能图4. SEI的力学性能
图5. SEI的示意图和比较
文献信息Tailor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by selective dissolution for long-life micron-sized silicon anode. Nat. Commun.,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