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研究背景
由于NO的血管舒张和其他有益特性,从S-亚硝基谷胱甘肽 (GSNO) 等内源性来源控制一氧化氮 (NO) 的生成对生物医学植入物具有重要意义。水稳定金属-有机框架(MOF)Cu-1,3,5-三[1H-1-1,2,3-三唑-5-基]苯已被证明可催化水溶液和血液中GSNO产生NO和谷胱甘肽二硫化物(GSSG)。先前的实验研究为2GSNO→2NO + GSSG 反应的催化提供了动力学数据,从而产生了各种机制。在此,耶鲁大学Sharon Hammes-Schiffer等人报道了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一氧化氮机制的计算研究。
计算方法
作者使用B3P86-D3泛函和TPSSh-D3泛函进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前者被修改为包括15%的精确交换,以提供对过渡金属化合物中自旋态的准确描述,TPSS-D3泛函可以预测无机络合物的精确形成焓,而这两个泛函在整个研究中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此外,作者将def2-TZVP基组来描述铜原子,6-311++G**基组用于描述其他原子。所有计算都是在隐式水溶剂中使用类导体极化连续体模型(C-PCM)进行,并且所有DFT计算均使用Gaussian16量子化学程序进行。
结果与讨论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图1 反应示意图
在实验研究中,2GSNO→2NO+GSSG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化学计量通过在水溶液中直接NMR监测确定,相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1所示。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图2 基于四唑酸酯Cu-BTT的晶体结构
由于Cu-BTTi-MOF没有可用的晶体结构,因此通过从四唑酸酯基MOF H[Cu(H[Cu(DMF)6][(Cu4Cl)3(BTT)8–(H2O)12]·3.5HCl·12H2O·16CH3OH (Cu-BTT)的同构晶体结构中提取图2中圈出的结构来创建簇。图2所示的Cu-BTT MOF和本研究中使用的Cu-BTTi-MOF具有匹配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尽管BTT-MOF中的四唑连接体与BTTri-MOF中的三唑连接体不同,但这两种Cu-MOFs是同构的,因此可以将Cu-BTT簇转化为Cu-BTTri簇。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图3 Cu-BTTri-MOF模型结构
通过用碳原子取代面向表面的氮原子,将基于四唑酸酯的Cu-BTT簇的晶体结构转化为Cu-BTTri。P-XRD图谱表明,与给定铜结合的三唑部分必须是等效的。考虑到Cu-BTTri的P-XRD图谱必须与基于四唑酸盐的MOF的图谱相匹配,等效的氮原子必须与给定的铜中心络合。因此,只有两种可能的取向:要么面向中心铜的氮原子被碳取代,要么面向溶剂的外部氮原子由碳取代。作者使用两种DFT泛函进行几何优化,预测得到的结构如图3A所示。此外,作者研究了没有质子化三唑和只有单个质子化的三唑的3-Cu簇的所有机制。在其中一种三唑质子化后,该模型通过N–H··N氢键稳定,具有如图3B所示。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图4 GSH和GSNO配体的模型
三肽GSH和GSNO具有相当大的构象灵活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截短以便于计算。这种简化不会影响Cu-MOF表面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GSH和GSNO以保留相关氮和羧酸基团的方式缩短,从而产生GSH和GSMO的半胱氨酸和S-亚硝基半胱氨酸模型(图4)。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图5 质子化三唑与Cu-BTTri模型的N-络合机理
在N-络合机制中(图5),GSH与铜中心配位,随后GSNO通过其氮原子与Cu配位,并随后进行S–N键均解,产生络合的NO自由基和解离的GS•自由基。在该机制中,GS•自由基随后与另一个GS•自由基迅速结合,形成GSSG二硫化物,而NO•作为第二产物离开。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图6 反应势能面
在这种机制中,NO•配位络合物与热力学稳定的GSH和GSNO配位络合物之间的自由能差(ΔG)太高(约40 kcal/mol,图6),与基于实验数据估计的15.6 kcal/mol的循环能量跨度不一致。因此,这一步骤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无法实现,进而表明这种机制是不可行的。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图7 质子化三唑与Cu-MOF模型的S-络合机理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图8 反应势能面
GSNO通过硫与Cu配位的S-络合机制如图7所示,S-亚硝基硫醇通过硫与铜的络合在热力学上不太容易发生,但会削弱(即延长)S–N键。这种替代机制在S–N裂解时首先解离NO•而不是GS•,从而导致S–N同源裂解步骤具有较低ΔG。但是,S–N同源裂解后的中间体的自由能太高,表明这一机制不可行(图8)。作者还考虑了GS•+GS•自由基复合以在相邻铜位点上形成GS-SG,但考虑到表面铜位点间隔超过5Å,因此也不太可能发生,因此,GS•复合的势垒会变得很高。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图9 质子化三唑模型的S-络合Cu(I)机理
【纯计算】JACS: 铜金属-有机骨架催化S-亚硝基谷胱甘肽生成NO机制的计算研究
图10 反应势能面
对于S-络合Cu(I)机制(图9),在Cu处的GSSGH+还原消除通过直接形成二硫键来降低解离GS•的热力学过程。在GSSGH+消除后,Cu(II)还原为Cu(I)。从该机制的自由能图(图10)中可以看出,其避免了热力学不利的GS•离解步骤,这是本研究的一个关键发现。相反,配体-配体还原消除步骤产生Cu(I)中间体,该中间体能够与GSNO复合,完成第二次S–N断裂(释放第二个NO),并在质子化后回到初始状态。
结论与展望
作者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该催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Cu-MOF簇和谷胱甘肽部分的最小功能模型,进而探索了三种不同的催化机制。作者发现,热力学上最有利的反应机制与先前的实验结果一致。该机制涉及GSNO通过硫而不是氮与铜的配位,并且需要还原消除以产生 Cu(I)中间体,从而产生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铜位点。实验观察到的高pH值下反应性的抑制可以通过三唑接头的去质子化来解释,其会降低Cu(I)中间体的结构稳定性。
文献信息
Benjamin J. G. Rousseau et.al Computationa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Nitric Oxide Generation from S-Nitrosoglutathione Catalyzed by a Copper Metal–Organic Framework JACS 202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3c01569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07/318ea62a3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