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氨(NH3)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是氮肥的主要原料,还由于其高含氢量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能量载体。目前工业上合成氨常用的是Haber−Bosch方法,但是由于N2非常稳定,N-N三键键能非常大,活化N2非常困难,此方法需要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进行,因此导致了大量能耗及大量CO2排放。基于此,近年来,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及清洁性,电催化N2还原合成氨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HB方法合成氨的替代工艺,发展高效的电催化剂意义重大但颇具挑战。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基于此,华中科技大学杨利明教授等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过渡金属单原子嵌入二维平行四氰乙烯(TCNE)中,整个催化剂标记为p-TM[TCNE],研究了它们的NRR性能。计算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p-TM[TCNE],TM = Mo,Nb,Ti)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其中,p-Mo[TCNE]具有最低的极限电位为-0.36 V,反应路径为末端反应机理。这种高活性都归因于暴露的单原子位点和二维平面结构的协同作用,高的稳定性和催化剂的金属性,吸附N2与活性位点之间高效的电荷转移。有趣的是,催化剂的活性还与过渡金属的磁矩相关,表明磁矩能够作为NRR活性的高效描述符。
计算方法与模型
在本工作中,所有的自旋极化密度泛函计算,包括结构优化与能量计算,都是使用基于平面波基组的VASP软件。作者采用DFT-D3方法用来描述范德华作用,赝势使用PAW赝势来描述离子-电子相互作用,交换关联相互作用使用GGA-PBE泛函,平面波截断能为450 eV。作者采用Monkhorst-Pack方法来对第一布里渊区采样,结构优化的3×3×1的K点网格,电子结构计算是用了更密的7×7×1以Gamma点为中心的K点网格。作者设置的结构优化力和能量的收敛标准分别为0.02 eV/Å和10-5 eV。作者在催化剂平面的垂直反向设置了15 Å的真空层来避免相邻的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与讨论
30中p-TM[TCNE]催化剂的结构优化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1. (a)p-TM[TCNE]单分子层催化剂(TM为3d,4d,5d过渡金属)形成过程的图解;(b)p-TM[TCNE]催化剂的优化结构的顶视图与侧视图;(c)N2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上吸附构型(端点吸附与侧边吸附)的顶视图与侧视图。
首先,作者充分优化了这30种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获得了它们的平衡态结构。图1a显示了p-TM[TCNE]催化剂的形成过程,催化剂由3d, 4d, 5d过渡金属单原子活性位点与其TCNE配体组成,TM/TCNE的比例为1:1。每个TM原子与4个TCNE相连,每个TCNE分子与4个TM原子相连,TCNE分子与TM原子平行排列,形成扩展的二维网络。从图1b可得,TCNE分子都以相同的方式平行排列,组成了整个平行的p-TM[TCNE]系列催化剂。图1c显示了N2在TM原子活性位点上的两种不同吸附构型,其中端点吸附只有一个N原子与TM原子相连,侧边吸附两个N原子都与TM原子相连。
NRR反应路径
基于N2两种不同的吸附构型,本文研究了四种典型的NRR反应路径,如图2所示,包括基于端点吸附的末端和交替路径,基于侧边吸附的酶机制与连续路径。整个NRR反应包括N2的吸附和6步连续的加氢过程及反应产物NH3的释放。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2. NRR在p-TM[TCNE]催化剂上的四种典型反应路径
高效p-TM[TCNE]催化剂的高通量筛选
由于催化剂种类和NRR反应路径及步骤复杂,需要计算的结构非常多。因此,催化剂的高通量筛选是必须的。根据之前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作者采用了几条常用的高通量筛选标准,包括ΔG* → *N2 < 0, ΔG*N2 → *N2H < 0.8 eV, ΔG*NH2 → *NH3 < 0.8 eV,并且|ΔG*N2| > |ΔG*H|(N2的吸附自由能更负)。
N2的吸附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3. N2在30种p-TM[TCNE]催化剂上吸附时的(a)TM-N键长,(b)N-N键长
稳定且化学惰性的N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有效活化是NRR合成氨的先决条件。作者使用N2吸附过程的吸附自由能(ΔG* → *N2),TM-N与N-N键长来评估N2是否能够自发吸附及有效活化,其中TM-N键长(绿色实线)是TM原子与N原子的共价半径的加和。从图3可知,不论是哪种N2吸附构型,TM-N(图3a)和N-N(图3b)键长的变化趋势都是类似的。如果N2没有被有效活化,那么N-N键长应该与自由N2的键长(1.115 Å)非常接近,TM-N键长应该比TM原子和N原子半径和大得多。因此,从图3的分析中可知,可以去除一些催化剂,包括N2端点吸附的p-TM[TCNE] (TM=Ni, Zn, Rh, Pd, Ag, Cd, Ir, Pt, Au, Hg)还有N2侧边吸附的p-TM[TCNE] (TM=Cr, Mn, Fe, Co, Ni, Zn, Ru, Rh, Pd, Ag, Cd, Os, Ir, Pt, Au, Hg)。从图3b中可知,N2吸附在剩余的催化剂上时N-N键长比自由N2显著更长,表明N2在这些催化剂上的有效活化。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4. (a)端点吸附和(b)侧边吸附时N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自由能
接着作者评估了N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过程是否自发,即分析ΔG* → *N2过程是否小于0。从图4可知,13种p-TM[TCNE] (TM = Sc, Ti, V, Y, Zr, Nb, Mo, Tc, Lu, Hf, Ta, W, Re)可以通过端点吸附自发吸附N2,6种p-TM[TCNE] (TM = Y, Zr, Nb, Lu, Hf, Ta)可以通过侧边吸附自发吸附N2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5. (a)第一步加氢与(b)最后一步加氢步骤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c)ΔG*N2 和 ΔG*H的对比
在第一步筛选后,作者研究了N2还原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加氢步骤,包括第一步(*N2 + H+ + e− → *N2H)(图5a)与最后一步 (*NH2 + H+ + e− → *NH3)(图5b),因为这两步有很大的可能是反应热力学决速步骤。鉴于之前提出的筛选标准,这两步ΔG < 0.8 eV的催化剂保留,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催化剂将被去除。如图5a所示,8种N2端点吸附的p-TM[TCNE] (TM = Ti, Zr, Nb, Mo, Hf, Ta, W, Re)与6种N2侧边吸附的p-TM[TCNE] (TM = Y, Zr, Nb, Lu, Hf, Ta)催化剂被保留。如图5b所示,8种p-TM[TCNE] (TM = Ti, Y, Zr, Nb, Mo, Lu, W, Re)满足最后一步的标准。综合这两个标准,只有6种N2端点吸附的(TM = Ti, Zr, Nb, Mo, W, Re)和4种N2侧边吸附的(TM = Y, Zr, Nb, Lu)催化剂满足要求。
因为析氢反应(HER)是NRR合成氨的主要竞争反应,随后作者通过对比ΔG*N2 和 ΔG*H研究了催化剂的NRR反应选择性。如果前者比后者更负,则催化剂吸附N2占主导,NRR选择性高。如图5c所示,只有3种N2端点吸附的p-TM[TCNE] (TM = Mo, Nb, Ti)达到了筛选标准。综合所有筛选步骤,只有以上3种催化剂从所有30种催化剂和60种吸附构型中被筛选出来满足所有标准。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6. NRR在p-Mo[TCNE] (a, b), p-Nb[TCNE] (c, d), 和p-Ti[TCNE] (e, f)催化剂上经由末端机理和交替机理的反应热力学吉布斯自由能图
经过以上的层层高通量筛选,作者接着通过计算整个NRR在3种筛选出的催化剂上的吉布斯自由能来评估了催化剂的NRR极限电位。通过比较不同的反应路径自由能变化,就能获得最佳反应机理。通过整个NRR反应热力学自由能数据可得,p-Mo[TCNE], p-Nb[TCNE], 和p-Ti[TCNE]三种催化剂的热力学控速步骤都是第一步加氢过程(*NN → *NNH),最大自由能变化的值分别为0.36, 0.49和0.75 eV,所以三种催化剂的NRR极限电位分别为-0.36, -0.49和-0.75 V。此外,作者发现对TM为Mo和Nb时,末端机理比交替机理更有优势,但当TM为Ti时,末端机理和交替机理有相同的极限电位。因此,3种催化剂NRR活性顺序为p-Mo[TCNE] > p-Nb[TCNE] > p-Ti[TCNE]。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7. (a)磁矩与极限电位的比较;(b)磁矩与极限电位函数关系
因为在自旋极化的体系中,金属中心的磁矩往往与催化活性密切相关,所以,接着作者研究了NRR极限电位与金属中心的磁矩的关系。如图7a所示,作者发现金属中心的磁矩越高,极限电位的绝对值越小。图7b显示了磁矩可以作为极限电位的有效描述符,有一个很好的线性关系y = 0.16x − 0.80。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8. 3种催化剂的能带结构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9. N2在(a, b) p-Mo[TCNE], (c, d) pNb[TCNE], 和(e, f) p-Ti[TCNE]经端点吸附之前(a,c,e)和吸附之后(b,d,f)的投影态密度图
评估完催化剂的NRR活性后,作者接着研究了3种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性质,以此来揭示催化活性的起源。作者计算的催化剂的能带结构和投影态密度如图8和9所示。从能带结构图8可知,三种催化剂都有一部分能带穿过费米能级,显示了催化剂的金属性,这对电催化NRR的电荷传输非常重要且非常有利。通过比较N2吸附前后的投影态密度图9可知,TM的d电子态与N的2p电子态有一些重叠,这无疑导致了TM与N之前的强相互作用。这种空间上相连与电子态能量相近,使TM活性中心与吸附的N2分子间的电荷转移非常高效。N2分子的活化归因于TM与N2之间的“接收-供给”概念,即N2分子的孤对电子转移到TM原子空的d轨道,反过来,TM原子的占据的d轨道电子转移到N2分子的反键轨道,因此实现了N2的活化,促进了接下来的还原加氢反应。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10. 优化的平衡结构,电子密度差分,自旋密度差分的顶视图(a−c, d−f, g−i)与侧视图(a′−c′, d′−f′, g′−i′)
为了更加深入理解N2分子在活性位点的吸附,活化与还原,作者计算比较了电子密度差分与自旋密度差分,如图10所示。从图可知,催化剂在吸附N2后只有一个很微弱的凸起,结构变化很小。N-N键长在吸附后比自由N2长,说明了N-N键减弱与N2的活化并促进了接下来的N2的还原。从电子密度差分可知,N2分子能够积累更多的电子,显示了负电性。此外,TM-N显示电荷积累,N-N充当了电荷耗散区域,充分证明了N2与TM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自旋密度是研究N2与催化剂电子相互作用的另一种重要的方面。作者发现N2吸附时自旋密度依然集中于中心TM原子上,并且N2与TM显现了相反的自旋。自旋密度直观上反映了电子状态,同样证实了N2的有效活化。
随后,作者研究了在NRR过程中N-N键的演变过程。NRR中间体NxHy的N-N键键长在加氢过程中的显示了一个线性关系,键长随着加氢过程不断变长。简而言之,N-N键长的演变生动地证明了N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不断活化过程。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12. (a)NRR中间体结构中三种成分的定义;TM为Mo (b, c), Nb (d, e), 和 Ti (f, g)时三种成分的电荷变化
接着,作者比较了NRR过程中中间体不同部分的Bader电荷变化情况,以此加深对催化剂活性的认识。Bader电荷计算表明,N2吸附时会转移不同的电荷到不同的催化剂上。从图12中,作者清晰发现在每一步电荷转移过程中,三种部分都会有明显的电荷波动。在N2活化与还原过程中,第2部分充当了主要的电荷转移来源。第1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充当了电子池,给出或接受电子均可。在3种催化剂中,N2在p-Mo[TCNE]上获得了最多的电子,侧面预测解释了其最好的NRR性能。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13. 3种催化剂结合能与其金属内聚能的比较
在催化剂活性研究之后,作者通过对比金属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结合能和相对的金属内聚能,研究了3种催化剂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的结合能与内聚能的和(Eb + Ec)均小于0,证明了3种金属原子能够与TCNE配体紧密结合以单原子分散,而不会发生聚集。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图14. p-Mo[TCNE] (a), p-Nb[TCNE] (b), 和p-Ti[TCNE] (c)3种催化剂的声子谱图
接着作者为了表征3种催化剂的晶格动力学稳定性,计算了它们的声子谱,如图14所示。3种催化剂在整个布里渊区均没有出现虚频,证明了它们的晶格动力学稳定性。此外,作者附加计算了3种催化剂在电化学条件下的电化学溶解势,如表1所示。所有催化剂的Udiss均大于0 V,表明这些催化剂在电化学环境下能够稳定存在。
表1. 3种催化剂在电化学条件下的电化学溶解势
【计算深度解读】华科JPCC:DFT计算+高通量筛选30种单原子,探究催化活性与选择性!
最后,作者使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在600 K下模拟了这3种催化剂10 ps,发现它们的结构都保持的非常完好并没有键断裂与结构扭曲,充分证明了催化剂的热动力学稳定性。总之,这3种催化剂有优良的稳定性并且是良好的NRR催化剂。
结论展望
通过对30种二维四氰乙烯稳定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四步高通量筛选,p-TM[TCNE] (TM = Mo, Nb, Ti)3种催化剂被筛选出来具有优异的NRR电催化活性,其中TM为Mo是活性最高,极限电位仅为-0.36 V。通过电子结构性质计算揭示了催化剂活性起源。最后,筛选出的这3种催化剂都具有良好的热动力学稳定性,能够稳定高效催化NRR合成氨。
文献信息
Deng D, Song B, Li C, et al.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Transition-Metal-Atom-Embedded Parallel Tetracyanoethylene 2D Networks as Single-Atom Electrocatalysts for Ammonia Synthesis and Its Underlying Microscopic Mechanisms. Journal Physical Chemistry C 2022, 126, 20816–20830.
https://doi.org/10.1021/acs.jpcc.2c05894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08/75e80f98dd/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