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佩!7院院士,手握上千篇论文,坚持每天15到18小时的工作常态 2023年12月11日 下午2:30 • 头条, 百家, 话题 • 阅读 30 来源 | 知乎、中国新闻周刊、机器之心、科学网博客、募格课堂 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后,成为了近段时间热度不下的议题,然而在院士群体中的佼佼者,也依旧是焦点话题,就有这样一位七院院士,也是科研成果斐然: 图源:全球学者库 黄维教授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欧亚科学院,2023年3月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这也是黄维教授获得的第7个院士头衔。 2021年期间,国内全球学者库网站公布的“全球前10万科学家排名”中,依照论文总评分、论文篇均评分、H指数、论文数等排序。按照论文总数排序,中国排名第1(全球排名第21)的为黄维教授,部分名单如下: 2023年,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中,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排名前30名学者名单情况如下: 人物简介 黄维,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92年1月,黄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6月,担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2012年7月,担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2017年4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20年12月,不再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在一次采访中,黄院士回顾了自己回国后的工作经历和团队取得的成就,表示自己坚持一周七天、每天到15到18小时的工作常态,源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责任的鞭策,源于团队共同的担当作为和奋勇拼搏。 网友曾做了一个粗略的估算,发现这位科学家平均每1-2周就能完成一篇论文。质疑之声不少: 论文产量高,素来就有争议 早前,南京一高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某,“在三年半内发表了300多篇IEEE论文”,被网友质疑有“论文灌水”的嫌疑。 同校一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现代通信理论已较为成熟,研究超前于实际,所以论文灌水在通信学科几乎成为常态。换言之,灌水的不只一个人,只是他灌水的论文数量特别多。 桂的研究方向是当下最热门的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发表的部分论文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很多论文中的实验都不公布代码,无法让同行去验证、复现,因而产生了论文灌水的争议。 此前,知乎上一则话题「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博士生武某某在读期间发表100多篇论文?」引起热议: 目前读博士三年级的武同学,100多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了67篇。平均每年发30多篇?! 以第一作者发表了67篇论文,Nature子刊共计3篇,CCF A类 推荐会议/期刊共计22篇;CCF B类 推荐会议/期刊共计9篇,CCF C类推荐会议/期刊共计4篇,谷歌学术引用2100余次! 更厉害的是,2022年仅过去一半,该同学就已经发表/投稿了19篇论文,差不多10天就写一篇paper,其中还包含3篇Nature子刊! 如此快速的文章发表,使得不少人质疑武同学顶会灌水。 此外,这些论文无法让同行去验证、复现。因此,被质疑灌水的嫌疑就非常大,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 据知乎上电子系相关专业的答主表示,在武同学的论文里,论文代码很少开源或者就建一个空仓库。并且复现出来的效果并没有论文实验结果展示的那么好。 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该同学的行为合情合规,应该被尊重: 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荣誉博士毕业生代表邓博士,因发表多篇论文引发热议。 随着事件的发酵,本人后续亲自回应:选择八年制,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关于灌水。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他总结表示,他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对大学里努力了的人,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科学网博客王善勇老师曾表示,一般而言,定期都有稳定发表记录的科研人员做出创新成果的概率要远大于多少年不发或者发不出论文的人。道理是很显然的,因为任何创新的成果的出现都是科研人员不断积累的结果。发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和全世界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你才知道自己的研究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才能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水文其实是相对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发表不同水平的论文,这是正常现象。一个教授眼里的所谓水文,可能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研究生在他/她那个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在论文灌水。只要论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谁的研究不是从“水文”起步的? 最后,不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全盘否定自己,走向另一个极端。看待论文的态度也是一样。不忘初心,我的理解就是做事不功利。你不功利地对待世界,世界也会不功利地对待你。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11/740a9026c1/ 生化环材 赞 (0) 0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张一洲/董升阳/庞欢AFM:3D打印MXene基铁电聚合物改善锌离子电池性能 2023年10月7日 58岁清华毕业,找不到超5000元的工作…… 2024年1月26日 上海青年教授拿下重磅国际大奖,获诺奖得主高度评价! 2023年10月30日 王星辉/官操Nano Lett.:MOF衍生的双功能Co0.85Se纳米颗粒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 2023年10月15日 博士应聘,要求简历从高中写起? 2023年10月14日 强强联合!中科院物理所&武汉大学,最新Science! 2023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