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计算】华电杨维结/日本东北大李昊等:当前火热的双原子催化剂为何仍难以实现碳–碳偶联?

【纯计算】华电杨维结/日本东北大李昊等:当前火热的双原子催化剂为何仍难以实现碳–碳偶联?
【纯计算】华电杨维结/日本东北大李昊等:当前火热的双原子催化剂为何仍难以实现碳–碳偶联?
金属-氮-碳(M–N–C)双原子催化剂(DACs)由于其多个金属位点的存在,具有显著提高催化剂表面CO覆盖率的特性,因此一度被广泛视为将CO2电催化还原为多碳产物的理想催化剂。然而,近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几乎没有DACs能够高效产生多碳产物,反而产生大量CO作为主要产物。
成果简介
基于此,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杨维结、高正阳教授、山西煤化所王强、日本东北大学李昊教授(通讯作者)等人以实验和理论上广泛应用的Fe-Ni/Fe-Fe/Ni-Ni双原子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CO2电催化还原反应中DACs很难实现C-C耦合的原因。过去的设想认为DACs可以通过其两个金属位点的反应进行C–C耦合,但通过计算其surface Pourbaix diagrams发现,在CO2还原电位下,DACs金属之间的桥位易被CO毒化,从而阻碍了金属-金属位点之间C-C耦联的发生。此外,在金属间桥位存在一个CO的情况下,形成*CO+*COH或*CO+*CHO的热力学能量相对于形成*CO+*CO更高,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桥位-金属位点之间的C-C耦联也是不可行的。
此外,通过建立DACs上CO2还原反应的线性比例关系和微观动力学模型,进一步揭示了CO的形成对于其他还原产物更加有利的现象,这与目前的实验结果相一致。通过对实际电化学环境下DACs的表面覆盖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反应路径分析和微观动力学模型,研究人员揭示了双原子催化剂实现C−C耦联仍然很困难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调节桥位上*CO的吸附强度,以提高在DACs上CO2还原的选择性和活性。
【纯计算】华电杨维结/日本东北大李昊等:当前火热的双原子催化剂为何仍难以实现碳–碳偶联?
图1. 过去3年双原子CO2电催化还原相关实验研究统计
【纯计算】华电杨维结/日本东北大李昊等:当前火热的双原子催化剂为何仍难以实现碳–碳偶联?
图2. pH=0时3种催化剂表面吸附构型及surface Pourbaix diagrams
【纯计算】华电杨维结/日本东北大李昊等:当前火热的双原子催化剂为何仍难以实现碳–碳偶联?
图3. CO2电催化反应路径台阶图
图4. CO2电催化反应活性火山图
【纯计算】华电杨维结/日本东北大李昊等:当前火热的双原子催化剂为何仍难以实现碳–碳偶联?
图5. *CO电荷密度差分图及*CO电荷转移与结合能之间的线性关系图
文献信息
Yang, W., Jia, Z., Zhou, B. et al. Why is C−C Coupling in CO2 Reduction Still Difficult on Dual–atom Electrocatalysts? ACS Catalysis (2023).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3c01768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11/9c593a118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