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吴凡,最新AM!

中科院物理所吴凡,最新AM!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s)因其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被广泛认为有望能取代液态传统锂离子电池成为下一代储能器件。然而,其发展一直受到锂枝晶的快速生长导致的库仑效率低、寿命短、倍率性能差等问题的阻碍。

成果简介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近日中科院物理所的吴凡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由硫脲煅烧(SC-TU)得到的具有大层间距、高离子扩散系数和电子电导率的S、N掺杂软碳以保护锂金属阳极。软碳增大的层间距可以提高Li+在层内的传输速率,S、N掺杂可以促进Li+在层间的传输,因此Li+的体相扩散动力学得到大大改善,从而降低局部电流密度,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升倍率性能。由此得到的ASSLMB实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电池在30C的超高电流倍率条件下表现处优异的循环能力(13000次循环)。
该系统还实现了超高的电池级能量密度(403 Wh kg-1)、面积容量(20 mAh cm-2)和高能量密度(320 Wh kg-1)的软包电池,证明了ASSLMBs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显著的应用可能性。研究成果以题为“soft Carbon-Thiourea With Fast Bulk Diffusion Kinetics For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图文导读
SC-TU-Li阳极的镀锂行为
中科院物理所吴凡,最新AM!
图1. SC-TU-Li的原理图和表征。
本文中作者使用分子隧穿策略用硫脲(SC-TU)煅烧得到了S、N掺杂软碳。软碳作为一种阳极材料,比石墨具有更大的层间距。煅烧硫脲过程中会生成氨和硫化氢,氨分子的直径略大于软碳的层间距,这样,热氨分子在煅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扩大软碳的层间距,促进Li+的扩散。此外,硫化氢和氨分子还可以在煅烧过程中攻击C-C键,增加软碳的无序程度,形成C-N键和C-S键。而C-N键和C-S键可以进一步降低Li+的传输能垒,从而显著提高了Li+的扩散速率。
因此,Li+能够扩散到整个软碳层,以获得形成锂金属的电子。它不会像常规软碳那样只沉积在软碳和SE之间的界面上(图1d)。这种在软碳层内沉积Li金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阳极的局部电流密度,防止电荷的积累,从而及时补充Li+,以避免锂枝晶的生长。
在4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沉积3 mAh cm-2的锂金属后,作者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SC和SC-TU夹层的形态。图1e-f和1m-n的横截面图清楚地显示了电解质层、保护层和Li金属层。SC和SC-TU的保护层厚度约为30 μm。为了便于观察,图1f和n被着色(图1h和1p),其中蓝色和黄色的部分分别代表阳极和电解质。可以看出,Li沉积后的SC-TU阳极非常致密,没有颗粒间的空洞。从放大的图1g可以看出,锂金属沉积在SC-TU颗粒表面,颗粒间也充满了锂金属。
相反,未改性SC的扩散系数很低,使得Li+倾向于直接在SC层与电解质层之间的界面处获得电子,形成锂枝晶,刺穿电解质(图1i-l)。从图1m、n、p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大量的锂枝晶已经穿透了电解质。图1o为SC中间层间的横截面扫描电镜图像,可以看出SC阳极内存在许多没有锂金属的空隙。这说明大量的Li+没有扩散到SC阳极的内部,而是直接在SC和SSE之间的界面上获得了电子,形成了Li枝晶。
SC-TU-Li阳极的理化性质表征
中科院物理所吴凡,最新AM!
图2. SC-TU的理化性质表征。
图2a中的XRD显示与SC相比,SC-TU的峰值位置向左偏移了0.6°,说明用硫脲煅烧使软碳的层间距变宽。图2b中的Raman半峰宽度从7.9增加到9.9,这表明由于产生的缺陷导致的晶粒尺寸减小。ID与IG的比值从1.10增加到1.33(图2b),表明无序结构的增加,这意味着石墨的结构被破坏而产生了缺陷。缺陷的产生有助于Li+实现层间输运,从而提高了Li+的传输速率。同时,缺陷以碳表面为中心形成电子波散射会影响电子转移,降低软碳的电导率(图2c)。图2d-f为SC-TU薄膜的XPS。C谱可分为四大峰(C-C(284.6eV)、C-S(286.0 eV)、C-N(288.5 eV)和C-F(292.4 eV)。C-F的来源,N谱可分为吡啶N(399.1 eV)、吡咯N(400.9 eV)和N-O(404.8 eV)。S光谱可分为C-S(163.2 eV)、SO42-(167.4 eV)。因此可以推断硫脲的煅烧过程打破了一些C-C键,形成了C-S键和C-N键。
结果表明,S、N掺杂C能有效降低Li+迁移的能垒,增加层间距可以促进Li+的传输,从而提高SC-TU的Li+传输能力。图2g为通过PITT测量的0-0.1V电压范围内的SC和SC-TU的Li+扩散系数。SC-TU的Li+扩散系数是SC的2~3倍,SCTU-Li阳极具有更高的交换电流密度(图2h)和更小的过电位(图2i),这有利于金属锂的均匀沉积。图2h中的Tafel曲线显示,SC-TU-Li阳极的交换电流密度比SC-Li阳极高10倍。
SC-TU-Li阳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中科院物理所吴凡,最新AM!
图3. 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
图2d显示了SC-TU-Li、SC-Li和Li阳极的临界电流密度(CCD)。SC-TU-Li阳极的CCD最高(可达36 mA cm-2),而SC-Li和Li阳极的CCD仅为12和4 mA cm-2。同时,作者对不同比例的硫脲和SC的CCDs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CD随硫脲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比例超过1:0.5时,CCD略有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硫脲煅烧后残留的杂质量较少。
此外,SC-TU-Li对称电池在电流密度为20 mA cm-2的情况下,面积容量为0.5 mAh cm-2,可稳定循环超过18000次(900h)(图3c),而SC-Li和Li对称电池却会立即短路。SC-TU-Li对称电池在2 mA cm-2-2 mAh cm-2条件下可以循环750多次(图2f),而SC-Li对称电池在35周后出现短路(图2f)。图3d显示了SC-TU和SC阳极被先在无锂阳极上沉积3 mAh cm-2的锂然后以0.5 mAh cm-2的容量循环50圈以后的库仑效率。可以看出,SC阳极的过电位在35次循环后开始增加,表明活性Li金属已被完全剥离,LiC6中的Li开始被剥离。因此,SC-TU阳极的初始库伦效率为98%,而SC阳极的仅为94%。
由于SC-TU具有较高的交换电流密度,因此它将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LCO/LPSCl/SC-TU-Li ASSB表现出15 mA cm-2的超高电流密度和超长的电池寿命(图3c),电池经过120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5%。相比之下,LCO/LPSCl/SC-Li ASSB的容量在2000次循环后衰减到0。图3f,g中的充放电曲线显示,LCO/LPSCl/SC-Li ASSB在循环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极化和严重的微短路问题,库伦效率仅为40-60%。枝晶生长导致界面副反应增加,死锂形成,导致电池极化增加和容量降低。更重要的是,LCO/LPSCl/SC-TU-Li ASSB也能够在50 C下循环18000次(图3i)。图3d总结并比较了文献中的电流密度,其中SC-TU-Li阳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电流密度,远远超过目前所报道的ASSB的最高水平。这是由于S/N掺杂和层间距的增加,增加了Li+传输通道的增加,极大地增强了Li+的扩散。
中科院物理所吴凡,最新AM!
图4. 具有高面积容量和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
SC-TU-Li阳极不仅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电流密度,而且具有超高的面积容量。如图4a和b所示,LCO/LPSCl/SC-TU-Li ASSB在面积容量为3 mAh cm-2、高电流密度为6 mA cm-2的情况下能够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93.8%。ASSLMBs在6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容量最高值可达到> 1 mAh cm-2。此外,SC-TU-Li阳极也能够在超高的面积容量(5、15和20 mAh cm-2)下稳定运行。
如图4d所示,LCO/LPSCl/SC-TU-Li ASSB在0.1C和20 mAh cm-2下表现出~130 mAh g-1的比容量,这远远超过了报道的全固态,半固态和聚合物固态锂金属电池的最高面积容量(图4f)。在面积容量为15 mAh cm-2的情况下,LCO/LPSCl/SC-TU-Li ASSB在0.1 C下也能进行50个循环(图4e)。
为了展示该固态锂金属电池系统的实际应用潜力,作者将阴极和SE薄膜用聚四氟乙烯粘合剂干轧为380μm和180μm。对应的电池充放电曲线如图4g所示。阴极中活性物质的比例为80%,活性物质的面积负载为60 mg cm-2。其第一循环放电容量为183.0 mAh g-1,提供的能量密度高达403 Wh kg-1。此外,作者还组装了一个侧长为2 cm的方形软包电池,其中阴极的活性物质比例为70%,面积活性物质负载为39 mg cm-2。该电池第一圈循环放电容量为173.0 mAh g-1,其能量密度为305 Wh kg-1,这是迄今为止报告的ASSLMBs的最高值(图4g)。如果SE薄膜的厚度减小到<50 μm,则能量密度可以进一步增加到>380 Wh kg-1
相场模拟
中科院物理所吴凡,最新AM!
图5. 相场模型的模拟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SC-TU的高扩散系数和高交换电流密度对锂沉积行为的影响/机理,作者通过相场模拟分析了SC和SC-TU阳极的锂沉积过程。如图5所示,0-15 μm表示Li金属,Li+浓度(CLi+)为0,Li金属浓度(ξ)为1。15-45 μm是SC/SC-TU层,其中,CLi+和ξ在初始条件下均为0。45 μm以上为固体电解质层,其中初始条件下CLi+为1,ξ为0。由于SC-TU的离子扩散系数是SC的3倍,因此Li+能够更快地扩散到SC-TU中间层中。
因此,SC-TU层(图5c)中的CLi+远高于SC层(图5d)。此外,SC-TU层具有较高的交换电流密度,可使Li+在SC-TU中间层中与电子快速结合形成Li金属(图5a),防止了电荷在SSE界面的积累。相比之下,由于SC的Li+扩散速率较低,使得Li+难以扩散到CLi+较低的SC中间层(图5d)。因此,Li+在与硫化物SE层的界面上直接获得电子并形成Li金属(图5b)。此外,SC的交换电流密度较低,因此需要一个更大的过电位来驱动电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电子在界面上积累。离子以高电流密度缓慢运输到SC表面,形成纤维状锂枝晶。由于Li+没有及时得到补充,形成了一个高浓度梯度(图5d),锂枝晶会成核并生长到SE层(图5b)。
文献信息
Zhixuan Wang,Zhenliang Mu, Tenghuan Ma, Wenlin Yan, Dengxu Wu, Ming Yang, Jian Peng, Yu Xia, Shaochen Shi, Liquan Chen, Hong Li, and Fan Wu. Soft Carbon-Thiourea With Fast Bulk Diffusion Kinetics For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10395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14/0f7886978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