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CO2转化为乙醇(C2H5OH)和乙烯(C2H4)等多碳(C2+)产物为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在迄今为止报道的所有纳米结构电催化剂中,Cu基材料被认为是将CO2选择性转化为C2+的最有效的材料,但C2+产物的选择性仍然很低,特别是在高电流密度下。最近,操纵氧化态以构建协同Cu0/Cu1+界面已被证明是通过稳定Cu1+物种来促进C2+产物转化的有效方法。
除此之外,具有比Cu0或Cu1+位点更高氧化态的Cu2+物种具有易于结合CO或H2O的结构特征,可以通过材料结构设计保留Cu2+位点,并促进*CHO中间体在Cu2+催化活性位点上的形成。受这些工作的启发,预期Cu0/Cu2+界面的构建可能比单一的Cu2+位点更能促进OC-CHO耦合过程,但是在CO2RR条件下构建稳定的Cu0/Cu2+界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杨化桂、刘鹏飞和袁海洋等合理筛选了构建稳定Cu0/Cu2+界面的Cu基预催化剂,阐明了它们在CO2转化为C2+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利用材料数据库(MP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筛选了不同的含Cu2+化合物,发现Cu2P2O7和Cu3(PO4)2(统称CuPO)Cu2+-磷氧盐在电还原条件下表现出最高的Cu0/Cu2+界面稳定性,特殊的Cu0/Cu2+界面降低了*CHO与*CO偶联形成*OCCHO中间体的能垒。
实验上,研究人员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合成了CuPO催化剂,该催化剂在中性电解质中,C2H4的法拉第效率(FE)达到69.7%;在碱性电解质流动池中,C2+部分电流密度超过300 mA cm-2,FEC2+高达90.9%。
研究人员以CuPO和CuO作为模型催化剂,通过原位光谱表征和理论计算研究了C2+选择性增强的机制。结果表明,在Cu0/Cu2+(Cu3(PO4)2)界面上检测到了*CHO和*OCCHO中间体的峰;并且,随着*CO的增加,Cu3(PO4)2上*CO峰的峰强度首先增强,然后随着施加的电位继续变负而逐渐降低,表明*CO随着二聚化加速而消耗。
相比之下,CuO上吸附的*CO持续积累,并且在没有检测到C-C偶联键,这是因为在CO2还原过程中Cu2+完全还原为Cu0。基于上述结果,CuPO电催化剂的稳定和丰富的Cu0/Cu2+界面可以促进*CHO与*CO偶联形成*OCCHO的途径,从而提高了CO2还原过程中C2+产物的选择性。
Direct OC-CHO coupling towards highly C2+ products selective electroreduction over stable Cu0/Cu2+ interfa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43182-6
原创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14/5bfd1fc7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