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做科研,拿不到项目的青年教师被安排很多课,科研和教学谁重要?

来源丨学问之家、墨香学术、募格学术
有些教授们只愿意搞科研,而拿不到项目的老师却安排上很多的课,你觉得科研和教学谁重要?下面是来自多位网友讨论……

1

关于大学里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两者都是大学的基本职能,缺一不可,但谁更重要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有一个朋友,在我们学校一个“双一流”学科当老师。能评上“双一流”学科,足以说明这个学科的实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学科应该是国内该领域内科研做得最好的。确实,他们几乎每个老师都拿项目拿到手软,一些大牛,一年科研经费超过千万。即便是年轻人,一年拿百十万的项目也很轻松。此外,这个学科的实验室条件也是国内最好的,很多老师都有国内独一无二的实验室,出科研成果也更加容易。
我的这个朋友,和其他大多数老师一样,从留校起,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科研上,教学就马马虎虎过去。然后一路评职称,最后在不到40岁的年龄,评上了教授。应该说,功成名就了。这个时候他如果花时间做一些企业横向项目,很容易年入百万。但当他开始招收硕士的时候就发现,尽管是双一流学科,培养的本科生水平也不怎么样,专业基础不扎实,进实验室之后,还需要大量补课。
所以,他晋升教授后,非但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做科研,反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目标是打造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另一方面,他也开始从大二学生中遴选部分优秀的学生进实验室,开展研究性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交流。对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他有这样的体会:
第一,教学更重要,但是大多数年轻教师无法体会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在学院的安排下,不得不去做教学工作,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及,一方面因为科研压力很大,很难沉下心来去思考教学的事,更多的时候是照本宣科,另一方面是教学经验匮乏,体会不到学生们究竟需要什么。
第二,如果没有科研,教学就只是一个熟练工种。随着教学经验慢慢丰富,甚至可以做到不备课就讲课。在做科研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很多书本里没有的内容,就会下意识地把这些内容记下来,然后作为教学内容讲给学生。这些知识,也会形成与课本上不一样的体系和逻辑关系。这就是科研反哺教学。如果没有科研,这些新东西不可能出现在课堂上。
第三,讲得好不如学得好,听不如做。老师讲得再好,知识再丰富,学生不听或者接受不了,都没有用。而要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动手。所以,有条件一定要让学生(本科生)自己动手做科研,做一次,比上几节课更管用。
第四,在科研和教学两者间选择,考验的是教师良知。教学的重要性其实大家都知道,从来不会有哪个老师认为,教学就是随便教教就可以了。但是,面对科研工作产生的巨大效应,很少有人能够抗拒,特别是对一些来说,科研甚至意味着生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丰富科研经验且没有职称压力的教授、副教授们是最应该去做教学的人。而年轻人,应该更多地做科研,待科研有所成之后再来从事教学。
只可惜,现在国内大多数大学的情况是相反的。也许,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教学科研谁轻谁重的问题,而是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2

领导总是和你说,教学是生命,是底线,是良心。然而评职称拿课题的时候,命不要了,底线没了,良心几毛钱一斤了。其实他们自己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严肃忠告青年教师,进了高校,啥都别管,就往死里干SCI,质量不好就靠数量来凑,拿SCI堆出个国基,评上副教授,再照死里重复来一遍,评上正教授。那时你再回头看,认认真真搞教学的,还是讲师嘞。

在大学里,要永远切记,科研是第一。科研第一,科研第一,科研第一。重要的话说三遍。

为啥要说三遍?因为社会啦,学校啦,会说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学比科研更重要,对教学要进行考核,而且学校对教学非常重视,有各种奖励。如果你听到这话,按照这话来做,那几年之后,你就后悔了。

我就想起,有一阵我想尝试下股票,遇到股灾。我是一个新手,遇到股灾,本能地我要撤,但那时不懂,媒体上说,国家要救市了。于是,我天真地就在里面等着,结果是越套越深,最终我彻底远离股市,因为搞不懂各种声音的意图,好多还是官方的声音。

关于教学和科研也是。一方面说重视教学,一方面对科研不好的,教学极好的人毫不留情。前几年,清华有个新闻,挺轰动的。清华人事改革,一大堆的政策,但被清华老师总结为非升即走,就是讲师、副教授在规定年限里没有评上副教授、教授,那么,对不起,请你离开清华吧。评教授、副教授靠的可是论文、科研成果,可不是教学成果。

清华一个挺轰动的新闻是:2014年,外文系一位讲师,9年满了,没有评上副教授,要转岗职员。学生发起了请愿,认为她是外文系最负责任的老师,但这个并没有打动校方。除了这位老师,还有一位数学老师,在清华更为出名,称为“大清第一助教”,讲线性代数的,广受学生喜爱。照样为了这个原因离开了清华。

清华不会对教学好,科研不好的老师网开一面,但有可能对科研好,教学不好的老师网开一面。学校每年会对工作量进行考核,教学和科研,很多科研大牛的教学很马马虎虎,教学学时不够。怎么办?花钱买,一学时多少钱。对于每年研究经费千万元的大牛来说,真的是很少的钱。

现在反过来看看,据新闻报道,在2017年,清华举行首次长聘教授聘任仪式。校长在会上说:

“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职业还是教书。”类似的话,全国的校长们讲过不少,跟真正的行为相比,是不是很可笑?如果有些青椒听了这话跟着做,是不是很傻?

当然,功成名就之后就可以来教学生了。教学生其实另有一种乐趣,据我所知,很多教授也挺喜欢的,但只能当上教授之后再干。现在很火的姚期智院士,他在清华亲自上课,爱跟学生交流,当然,这样的科学家需要大加宣扬。只是要注意,他已经获过图灵奖了,获过图灵奖再做教学,那是大大的加分项。

我有一位同学,他妈妈是一位院士。他介绍他妈妈对他如何关心,就是在工作空闲的时候,能陪他打羽毛球,让他很感动。我们说,像我们这种普通妈妈,一天24小时操心、操劳小孩的事情,也不会让小孩感动的。

所以啊,在高校的老师们,千万不要以教学为重,虽然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但学校不喜欢。

3

问题中的前两句话表述都是不准确的,教授们不是愿意搞科研,拿不到项目的老师也并没有被刻意安排上很多课,但教学和科研确实都很重要,是高校发展的两架马车,短了一个都不行。传统上高校一般都重科研轻教学,但从最近的政策来看,高校的教学也应被更加重视才行。

教授做科研并非全都是他愿意

现在对高校老师的管理制度越来越严格,给老师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个人意愿外,至少还有三个原因驱使教授们搞科研。

第一、在高校的绩效考核体系中,高校老师不仅要被安排上很多课,还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不同职称的老师考核的指标工作量不同。

第二、高校对科研成果都有配套奖励,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就可能奖励他基本工资的数倍,这对老师来讲是很诱人的。

第三、学校对各学院每年的科研任务也有目标要求,若完不成目标,会影响整个学院的绩效考核。所以,学院为了完成年度科研任务目标,必须动员全院所有人申请课题和完成定量的科研成果,所以教授有时候也会被动员搞科研。

当然学校之间的政策也有不同,有的学校可能对教授级别的可能宽容一些,要求没那么严格,搞不搞科研也就更多地看他们的意愿了。

拿不到项目的老师并不会被刻意安排很多课

相反的,很多高校会设置一定的科研岗,这个岗位招聘的人员不安排教学任务,只让他们专职做科研,一般都是年轻人,而且他们也不一定就能拿到科研项目或者出科研成果;还有的学校对待新进的年轻老师,会让他进来学校的前几年专职做科研,而不安排教学任务,这都是为了学校在国家级项目和高水平成果上能有所突破。

一个老师上课多少还与学科性质和院系老师数量有很大关系,每个学校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有的学校的重要学科小到讲师大到教授的授课任务量都很大,而有的学科则相反,这是在每个学校都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与拿没拿项目没有多大关系。有的教授拿了很多项目,如果实在没有老师可以安排授课,他也必须被安排教学任务。有的教授的课比年轻老师还多,因为他们还有硕博士研究生的课要上。

教学和科研谁重要

这是无法比较的两个方面,它们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少了一个都不行。只不过,现在我国高校的这两种职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以前往往重高校科研而轻高校教学,造成了我国很多大学的毕业生质量不高的问题。但政府也正意识到这一点,最近很多高校已经响应政策要求,清退了很多不合格的学生,这对大学教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4

说当年自己读研时,身边那些教授们的情况吧。

专业:工科,比较热门专业;

学校:排名前20的985理工类大学。

当年自己读研究生的时候,学院里的老师,都是名家大师,都比较有实力,不管是院士,教授还是副教授,一般有点水平的老师,每年手上科研项目都很多。包括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一般纵向项目是用来发表论文,提高行业知名度的,但对于教授们来说,不怎么赚钱。

所以,教授们更喜欢做的是和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金额大、留成高,教授们最后能够拿到手的钱也多,而且有的还很容易出成果,毕竟企业的项目偏实用型,国家的纵向项目偏理论研究。

我记得我们学院当年的老师们,每年手上项目不断,有的老师一年项目总额几百万,有的几千万的也有。这些教授们每年忙得不亦乐乎,手下的硕士博士们也忙得屁癫屁癫的。对于这些研究生来说,老师有项目,这样就能学到很多实用的专业知识,可以发表高水平论文,可以顺利毕业。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很高兴。

那么,学院的专业课怎么办?一般来说,专业课不上不行啊,有本科生的,也有硕

士还有博士的,总不能让外学院的老师来说,于是,一般专业基础课都是由年轻老师去上,特别专业的专业课,在这个专业领域里的学科带头人,或者安排其它教授来上,但说实话,最后落到每个教授头上的专业课并不多。

这些教授们,个人猜测从心里是不太愿意去上课的,没人在乎这些课时费了,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科研项目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还是十几年前了,我们学院很多教授们,住别墅开豪车的真的很多,名利双收。

最后说回到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哪个更重要?个人觉得,对于大学来说,科研要更重要一些,因为到了大学,学生应该要具备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在一些专业基础课上,有老师带入门即可,教学学到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特别对于一些理工科专业来说,动手实践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一个大学,没有科研能力,没有科研项目支撑,那么它的科研水平,专业研究都无法更进一步(个别理论研究的专业除外)。

所以,不管是本科生也好,还是研究生也罢,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大学里最应该学到的东西。

5

大学里教学和科研都重要!因为这是国家赋予一流大学的两个主要社会责任。培养大批本硕生走入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博士充实尖端人才队伍,并承担国家或企业科研项目和任务。

建议实行大学教师最低课时量制,让老教授们承担重要基础课的主讲,助教讲师负责习题。相反可让年青副教授们上硕士生课或高年级课程,对年青老师是很好的锻炼。

若专职科研而不上课,那样课程任务会自动加到同事头上。搞纯科研的话去中科院科研所更合适。

当然不搞科研的教师教学任务肯定要多一些,对比最低课时量多的部分发课时劳酬。绝大部分大学也是这样做的,大家有意见的是课时劳酬相比sci科研论文少太多而已。

总结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任务,本应把教学放在首位,但事实上却是科研第一。科研→项目→职称→荣誉之间密切相关,可以良性互动,也可能恶性循环。科研能力强的教授自然是良性循环,而科研能力差的老师也自然会恶性循环,也只能多承担教学任务。

高校本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才是高校、教师的主业。相反,科研却本应是高校的副业,是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根据自己的专长搞的。

可是在诸多的考核评价、职称评审机制的指挥棒下,教学和科研的地位完全颠倒。一方面高校要争取好名次,需要申请高水平的项目,发表高层次的论文专利;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需要评职称,就必须把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到出成绩和成果的科研领域,根本无暇顾及教学这个主页。

近年来饱受诟的高校大学生培养质量,无不是这种恶果所致。

这似乎成了一个死结,就像高考一样,找不到比它更公平的替代办法,高校也只能继续争成果、要排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高校教师如果拿不出像样的成果,似乎饭碗可能都难保,只能去上课了。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14/a0fba9360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