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硅所李驰麟EnSM:羟基溶液和阴离子受体实现氟化铜电池的可逆转化反应

上硅所李驰麟EnSM:羟基溶液和阴离子受体实现氟化铜电池的可逆转化反应

金属氟化物作为转换反应正极,因其低成本、环保和高能量密度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CuF2 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1874 Wh/kg)和转换反应电位(3.55 V vs. Li+/Li),但由于在脱硫化过程中会发生铜的溶解,其可逆性较差。

上硅所李驰麟EnSM:羟基溶液和阴离子受体实现氟化铜电池的可逆转化反应

在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团队采用富含羟基的氟化铜(Cu2(OH)3F)作为转化正极,并结合电解质添加剂工程来解决可逆性瓶颈问题。

其中,羟基的存在可有效抑制Cu2+的溶解,并赋予 Cu2(OH)3F 分相转化机制,从而提高反应的可逆性和动力学性能。与具有路易斯酸性的硼阴离子受体为基础的电解质相结合,促进了阴离子从 Cu2(OH)3F 晶格中的解离和转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循环性能,50 次循环后的可逆容量超过 200 mA h/g。

上硅所李驰麟EnSM:羟基溶液和阴离子受体实现氟化铜电池的可逆转化反应

图1. 制备流程及结构表征

总之,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富含羟基的铜基氟化物材料(Cu2(OH)3F-c)作为氟化锂电池的转换正极(可逆容量∼500 mA h/g)。OH 的存在能有效抑制 Cu(I) 的溶解,显著提高铜基氟化物的转化反应可逆性。此外,与F相比,OH作为阴离子配体具有更好的电子传导性,有利于改善转化反应动力学。

结果显示,Cu2(OH)3F-c 具有分相转换机制,从而导致异质结构界面的增加。LiOH 和 LiF 纳米结构周围更多的多相界面也为离子传输提供了更多潜在途径,并促进了 Cu2(OH)3F-c 正极的转化反应动力学。

此外,BAA 策略还用于改善 Li-Cu2(OH)3F-c 电池的性能,这主要得益于具有温和路易斯酸性的 BAA 对阴离子(F和 OH)从固体晶格中解离和转化的辅助作用。

上硅所李驰麟EnSM:羟基溶液和阴离子受体实现氟化铜电池的可逆转化反应

图2. 电池性能

Enable reversible conversion reaction of copper fluoride batteries by hydroxyl solution and anion acceptor,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3 DOI: 10.1016/j.ensm.2023.103073

原创文章,作者:wdl,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2/18/6f30372bd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