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潜规则!原来中国审稿人更爱拒中国人!

「生命不息,投稿不止」这句话对于科研狗来说无疑是生活真实的写照。
审稿潜规则!原来中国审稿人更爱拒中国人!
不管被拒稿几次,咱们还是得重整旗鼓,修修改改,一次次点下那个 submit 的选项,以至于咱们对于审稿人的情感都变得十分复杂,一方面希望得到审稿人的真知灼见,另一方面又希望审稿人们可以慈悲为怀,高抬贵手放过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幻想过这样一种情况,审稿人是自己的熟人老乡,「中国人不为难中国人」,直接一步到位,文章被接收发表。
但现实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不止中国人为难中国人,论文发表可真难
对于上述问题,还真有「无聊」的科研狗进行了研究,当然结论可靠与否,大家见仁见智。
审稿潜规则!原来中国审稿人更爱拒中国人!
在发论文的过程中,审稿是最扣人心弦的一环。审稿人如何评价论文的质量以及他们的建议(接受、大/小修或者拒稿)直接影响编辑接受或拒绝paper的决定。审稿过程涉及到几个主要人物——编辑,审稿人(一般为2-3人)。但是,一个令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是,审稿人和编辑的决定是基于可靠的客观证据;另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是,中国和其他科学界迅速扩大的国家的研究人员提交的论文数量迅速增加,审查过程是否公平?在现有证据表明【1-2】,这些国家的论文接收率低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研究人员提交的论文。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中国的论文接收率低的原因:是论文质量低、还是审稿过程中存在偏见、审稿人无法评估起研究质量、亦或是编辑的武断决定导致的?
这项题为《Reviewer recommendations and editors decisions for a conservation journal: Is it just a crapshoot? And do Chinese authors get a fair shot?》的研究发表在期刊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上,在论文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提交给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的 4575 份手稿,探讨了审稿人的建议对于论文接收情况的影响。
咱们先直入主题,看看中国审稿人对于来自中国的稿子是否会提供优待?
研究人员们假设由于来自中国的手稿在风格、语言和内容上的问题,或许会受到来自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审稿人的偏见。
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审稿人对于来自中国的稿件,拒起稿来反而更狠 (42.9%),而来自英国的审稿人对中国稿件的拒绝率为 (14.6%),来自美国的审稿人也比中国审稿人宽容,拒稿率为 28%。
这么看来,在科研圈里,「中国人不为难中国人」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可能国人都希望自己的同行可以越挫越勇,拿出更好的成果吧 ~
单看这一点,大家可能会想要吐槽中国人怎么不护着自己人啊,其实外国审稿人和编辑也没护着咱们。
在提交给期刊的 4575 份手稿中,有 390 份手稿来自中国,来自中国的手稿在未送审的情况下直接被期刊编辑拒稿的比例为 71%,显著高于那些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的手稿 (50%; χ2 = 57.2, df = 1, p 0.001)。
不仅如此,在送外审的 2168 篇稿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至少有两名审稿人的 2093 份稿件,对于这些稿件,来自中国的稿件得到的审稿意见中,大修 (42.7% vs. 32.8%) 和拒稿 (31.9% vs. 24.9%) 的意见占比高于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的手稿。
审稿潜规则!原来中国审稿人更爱拒中国人!
图2 来自英语国家和中国的论文的审稿人意见分布。
但有趣的是,审稿人对于来自中国的稿件表现出了较为一致的评价,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种一致大都体现在认为手稿需要大修和拒稿上。想比之下,英语母语国家的手稿就被相对温柔对待了,甚至还有 0.6% 直接收到了接收的意见。
如果按照审稿人意见的类别来划分,来自中国和英语国家的论文在结果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见红色比例标识);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对审稿人的意见,无论论文是来自中国还是英语国家,都有相同的平均录用机会。来自中国的论文被拒率较高,是由于审稿人给出了更多的负面评价,而不是由于编辑对来自中国的论文更加苛刻。
在有两位审稿人的2093篇稿件中,有36.4%的稿件两位审稿人的评价是一致的;例如,两位审稿人都提出了小修的建议。来自中国的论文审稿意见一致率(44.4%,N = 108)略高于来自英语国家的论文审稿意见一致率(36.0%,N = 1985;图3)。来自中国的论文的审稿人比来自英语国家的论文的审稿人更有可能提出【拒绝】(18.5% vs. 8.4%)和【大修】(19.4% vs. 11.8%)的建议,而英语国家论文审稿人比来自中国的论文审稿人更有可能提出【小修】的建议(15.2% vs. 6.5%;图3)。
审稿潜规则!原来中国审稿人更爱拒中国人!
图3 来自英语国家和中国的论文的审稿人(1号和2号)意见的百分比。较大的圆圈表示该类别中的一致率占比较大。
将上述结果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一致性的审稿意见更利于稿件被期刊接收!
所以,诸位如果看到审稿人给出拒稿的意见,就赶紧修改修改论文,找个下家吧,千万别死耗着,最后耽误了毕业,着实划不来。
不过,比起被拒稿,倒是想起来一种比被叕拒稿了还悲惨的情况。
审稿人不讲武德,将论文「拒为己有」
对于科研狗而言,科研有时候并不是在花费精力做研究,更像是一场竞技运动,不是自己卷死别人,就是在时代的浪潮里被卷入海中,惊不起一丝涟漪。在这种情况下,总会有些人不讲武德,通过一些令人不耻的手段去为自己的科研事业舔砖加瓦。
RetractionWatch 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案例:来自伊朗马什哈德菲尔多西大学的机械工程师 Mina Mehregan 和他的共同作者发现,他们发表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期刊的论文被审稿人「拒为己有」 ,发表在其他期刊。
审稿潜规则!原来中国审稿人更爱拒中国人!
图片来源:RetractionWatch
好在剽窃的论文最后被期刊撤稿,但原作者为此花费了 5 个月的时间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仅如此,截止到该论文被撤稿时,该文章已经被引用 17 次,包括 8 次自引。
审稿潜规则!原来中国审稿人更爱拒中国人!
图片来源:期刊官网
参考文献:
【1】Editorial peer reviewers’ recommendations at a general medical journal: are they reliable and do editors care
【2】Substantial agreement of referee recommendations at a general medical journal – a peer review evaluation at deutsches rzteblatt international
【3】Reviewer recommendations and editors’ decisions for a conservation journal: Is it just a crapshoot? And do Chinese authors get a fair shot?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1/04/13db28ecd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