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陈重学EnSM:“拖曳效应”诱导的快速去溶剂化动力学和-50℃可工作的高安全锂电池 2024年1月22日 下午4:59 • z, 顶刊 • 阅读 64 碳酸丙烯酯(PC)因其高离子传导性和低(-49 ℃)熔点被认为是碳酸乙烯酯(EC)的最合适替代品,但它与石墨负极的电化学相容性较差。虽然设计阴离子诱导的离子溶剂配位(AI-ISC)结构可以有效抑制负极上 PC 的分解,但 Li+-PC 的强相互作用导致 Li+去溶剂化过程缓慢,低温性能也不理想。 在此,武汉大学陈重学团队发现并揭示了Li+溶剂与阴离子溶剂之间的 “拖曳效应 “机制,并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双层溶剂化结构,其中主溶剂化鞘外的游离溶剂可有效削弱 Li+-PC 与 Li+– PF6–之间的相互作用。 合理设计的 LiPF6-PC/TFEP/EMC 电解液具有快速去溶剂化动力学和低温适应性,因此赋予了 4Ah Gr||LiNi0.8Mn0.1Co0.1O2和 1Ah Gr||LiFePO4软包电池在-50℃优异的性能、长循环寿命和更高的安全性。 图1. 使用PTE312电解液的4Ah Gr||NMC811和1Ah Gr||LFP软包电池电化学性能 总之,该工作通过调节 EMC 和 TFEP 的 “拖曳效应”,建立了一种自适应的双层溶剂化结构,使 LiPF6-PC/TFEP/EMC 电解液具有较低的Li+去溶剂化剂化能垒和不燃烧特性。得益于电解质的快速去溶剂化动力学和低温适应性,石墨-锂半电池可在零下40℃充电,容量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重要的是,该电解液赋予了 Gr||NMC811 和 Gr||LFP 软包电池低温耐受性(-40℃和-50℃下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9% 和 ∼62.5%)、优异的循环稳定性(4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4.1%,1500 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8.5%)和高安全性(通过了挤压、过充电、加热和钉穿试验)。 因此,通过调节 “拖曳效应 “诱导的自适应双层溶剂化结构,将为开发具有成本效益、阻燃和低温适应性的全气候、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开辟一条途径。 图2. 极端条件测试 “Dragging effect” induced fast desolvation kinetics and −50 ℃ workable high-safe lithium batterie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3 DOI: 10.1016/j.ensm.2023.103098 原创文章,作者:wdl,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1/22/1989fce03a/ 电池 赞 (1)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 郑大易莎莎Small:CoFe MOF功劳大,增强BiVO4电荷转移以促进光电化学水分解 2023年10月14日 南策文/王硕等Angew:最新高熵硫化物电解质突破22.7 mS cm-1 2023年11月10日 吉大&浙大Small Methods: 组合机器学习模型用于细胞的无标记和原位识别 2022年1月21日 电池日报8篇顶刊:万立骏、曹安民、焦淑红、闫鹏飞、李建明、黄嘉兴、梁业如、杨剑、郑俊生/金黎明/陈宗海、梁汉锋、祁正兵、江秋等 2023年10月15日 汪夏燕/王志华/马丁ACS Catalysis:分散的铑催化剂促进甲烷选择性氧化制甲酸 2023年10月2日 MOF,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