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池具有较高的地壳丰度和理论能量密度,因此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然而,由于铝阳极的铝沉积/剥离性能较差,严重限制了其潜在应用。图1. 材料制备及表征复旦大学余学斌等发现了一种新颖而通用的方法,通过引入含有丰富表面官能团的基底(如 MXene 和氧化石墨烯),在分子水平上构建单原子配位环境。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实,致密的可接近和氧化的M−N4缺陷活性位点可以通过从Al3+到Al0的催化转化反应增强Al的固有亲和力,并通过动态Al−O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从根本上改变Al的成核机制。因此,在嵌入 N 掺杂单原子钴的多孔碳纳米片(SA-Co/NPCS)上沉积/剥离铝时,其过电位可忽略不计,库仑效率(CE)接近100%,并能在2-10 mAh cm-2的超高电容和4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图2. Al剥离沉积性能此外,具有催化特性的SA-Co/NPCS 还可用作硫宿主,以增强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在贫电解液/硫(10 uL mg-1S)条件下,硫正极可以可逆运行,其最大面积容量为7.2 mAh cm-2(比之前报道的值高出数十倍),这为铝-硫全电池的成功组装提供了条件,标志着向实际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此外,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对铝沉积和硫氧化还原动力学的促进作用可扩展到单原子Ni和Cu物种,这表明铝金属电池上的单原子改性策略可推广到各种过渡金属元素。图3. 全电池性能Dynamic Al–O Interactions Enable Uniform Al Deposition toward High Energy-Density and Practical Al Metal Batteries. ACS Energy Letters 2023. DOI: 10.1021/acsenergylett.3c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