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导因漏在手套上的几滴试剂,298天后死亡 2024年2月22日 上午10:44 • 话题 • 阅读 17 来源丨募格课堂综合自科研圈、知社-学术圈、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环球网 一位杰出的化学家、教授、博导, 学院第一位在化学系获得终身教职女性科学家, 却在一次全副武装的实验中埋下隐患, 298天后因此丧命…… 博导死于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 那一天,故事的主人公——美国达特茅斯学的化学教授 凯伦·维特哈恩(Karen Wetterhahn)的团队需要校准核磁共振仪来准确检测汞信号。最初尝试得出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为了确保准确的读数,维特哈恩冒险使用了最危险的汞核磁共振标准物质:二甲基汞。 剧毒二甲基汞图源:Joseph Mehling/Dartmouth College Photographer/Courtesy of Dartmouth College Library 在与团队成员讨论试验程序和标准后,维特哈恩决定自己动手,将二甲基汞从密封的玻璃安瓿转移到核磁共振管中。为了保证安全,她按照要求佩戴了当时实验室配备的标准橡胶手套。然而,在这过程中,仍有几滴液体滴落在她另一只手的手背上。 她发现后立即脱下手套、洗手。当时她并没有特别在意。因为在化学试验过程中,这些状况时有发生,更别提她当时穿戴着符合规定的、她自己也认为“安全”的防护装备。 图源:pixabay 整整5个月后,暴露于二甲基汞的后果才开始显现出来。维特哈恩患上了胃病,然后开始出现行走和语言障碍,随后她陷入了昏迷被送医治疗。 入院三个星期后,她语言能力恶化,双耳出现耳鸣,两眼视力短暂性消失,两个月内体重减轻了 6.8 公斤,并经历过数次恶心、腹泻和腹部不适。 事发的前一年,维特哈恩才建立了达特茅斯有毒金属超级基金研究项目,开始亲力亲为地从事一系列研究。维特哈恩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的同事合作,致力于研究用锌蛋白来修复DNA损伤。 事发后,她的同事正在急切地寻找真相。校方委托了第三方机构对维特哈恩实验室里 7 种一次性手套进行了二甲基汞的渗透测试,结果发现这种剧毒物质仅需 15 秒就能透过维特哈恩当时佩戴的乳胶手套,仅有一种特制的柔性层压塑料手套能够提供约 4 个小时的隔离保护。 1997 年 5 月,维特哈恩的同事和医生联合在美国化学会的《化学与工程新闻》(C&EN)周刊上发表公开信,通报了这起不幸的事故,并警告同行乳胶手套不能用来处理烷基汞化合物,呼吁学界考虑使用更安全的 NMR 标准品。 目前美国市售的一种层压塑料手套 图源:网页截图 在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她,状态近似植物人,但仍会自发地打哈欠、呻吟、激动和哭泣。最终,在 298 天后以这样极其残酷的方式,结束了她的生命。 尸检报告显示,她脑内汞含量是正常人的600~1500倍。 维特哈恩 维特哈恩的遭遇令她的同事和学生十分震惊,要知道她本身就是研究重金属毒理学的专家。许多化学家也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从移液管中溢出的几滴物质杀死了他们的同事。 一名有机金属化学家罗素·休斯指出,他与维特哈恩同年进入达特茅斯学院,一起教授无机化学课程。他说,尽管有格氏试剂等更安全的替代品,合成化学家有时仍然会使用有机汞化合物作为烷基的来源。“坦率地说,如果它这样危险,为什么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同类问题呢?” 就是这样一场发生于25年前的维特哈恩之死事件,让很多化学家发现,他们也许并不完全了解日常使用的某些化学品的毒性,也不完全了解在使用它们时需要的安全程序和保护设备。重视实验室安全,是维特哈恩用生命换来的经验,也是为后来人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实验室中致命的“小失误” 实验安全不是件小事,从南科大实验室起火博士头顶火苗冲出,到南航实验室爆炸研究生2死9伤,这些真实案例摆在我们面前,时刻警醒我们警惕实验中的“小失误”: 1. 研究生手指被针头扎伤,被迫切除一半手指 200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实验室曾发生过一场惨烈事故:一名学生用针头转移叔丁基锂,不小心造成泄漏、试剂起火,造成实验者三度烧伤,18天后死亡。 谁能想到10年后,维达(Sébastien Vidal)教授遇到了同样棘手的问题,自己的博士生来告知,实验室的研究生尼古拉斯被针头扎了一下,已知其中残留不到0.1毫升的二氯甲烷,教授急切赶去发现尼古拉斯的伤口,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距离事故发生才过去10分钟左右,尼古拉斯的手指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粉色。维达教授当机立断带学生去医院处理伤口。从化学楼与校医院走路就到的功夫,学生的伤口周围已经变成紫色,甚至出现了坏死区域。而且情况迅速恶化! 尼古拉斯的受伤手指(事故发生后10~15分钟) 候诊时,尼古拉斯说自己手指“极度发烫,无法动弹”。外科医生评估伤口后,决定立即手术。 此后进行了长达2个小时的手术,才挽回了尼古拉斯的手指。医生切除了伤口周围的所有坏死区域,还从尼古拉斯的手臂上取下一块皮肤,移植到伤口上,以保住手指。而这一切的起因,只是不到0.1毫升的残留液体。 一年的时间里,尼古拉斯在繁忙的实验工作中,定期接受着手指复健、心理健康治疗。虽然手指伤口已经痊愈,但他再不能弹奏心爱的吉他了。 难能可贵的是,这次意外没有阻止尼古拉斯对科研的热情,后来他又加入了一个瑞典的有机化学实验室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离子液体研究 2. 博士生意外制出恐袭爆炸物 2017年2月16日,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一名博士生在做化学实验时意外生成三过氧化三丙酮(TATP,与法国恐怖袭击中相同的爆炸物),该学生意识到形成TATP,立即通知学校有关负责人。 学校立即采取一系列行动,紧急疏散了实验楼的学生,确保无人受伤。 图源:环球网 据悉,该爆炸物与2015年巴黎恐怖袭击、伦敦7.7爆炸事件、布鲁塞尔袭击时所用的爆炸物是一样的。布里斯托大学经调查发现,此次爆炸物的生成,是该校一名博士生在为论文做正规试验时意外生成的,并没有任何恐怖袭击嫌疑。 最后还是那句话:实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前辈们以血泪换来的经验,让我们得以参考学习,不给意外留机会 参考资料: 1.https://cen.acs.org/safety/lab-safety/25-years-Karen-Wetterhahn-died-dimethylmercury-poisoning/100/i21 2.http://apjmt.mums.ac.ir/article_11981.html 原创文章,作者:菜菜欧尼酱,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2/22/625b35e3eb/ 话题 赞 (0) 0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Nature连发3天:我们道歉 2023年11月7日 博士毕业后该去哪?来看看 55 所知名高校博士毕业去处最新统计数据 2023年11月8日 清华大学人数最多!2021两院院士第二轮候选人统计 2023年11月2日 重磅!2022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发布:284所中国内地高校上榜 2023年10月15日 建议适时扩大青年基金、优青、杰青资助规模,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2023年10月13日 通过考察!2所“双非”,斩获千万级项目! 2023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