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实验】向全军/乔梁/吕康乐Nat. Commun.:TCN/HCN中独特的S-型电荷迁移机制 2024年2月27日 上午9:31 • 计算 • 阅读 10 由于缺乏合适的表征策略,理解电荷转移动力学和载流子分离途径还具有挑战性。基于此,电子科技大学向全军教授和乔梁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吕康乐教授等人报道了利用结晶三嗪/七嗪氮化碳同质结(TCN/HCN)作为模型系统来展示界面电子转移机制。在原位光发射过程中,表面双-金属助催化剂用作敏感探针,用于追踪界面光电子从三嗪相到七嗪相的S-型转移。光照下样品表面电位的变化证实了S-型电荷的动态转移。利用S-型电子转移的独特优点,TCN/HCN的CO2光还原活性显著增强。 通过DFT计算,作者进一步研究了TCN与HCN之间的光生电子转移机理。TCN/HCN同质结的功函数为5.86 eV,层间距离为3.3 Å。同时,HCN的静电电位比TCN深,表明电子倾向于从HCN向TCN转移。 需注意,传统的理论计算只能模拟半导体上的静态电荷分布,模拟“暗态”环境的情况,因此不能直接用于分析光激发过程中光生载流子迁移的机理。 此外,Mulliken电荷分析揭示了TCN/HCN同质结在黑暗和照明环境下相反的电子转移途径。在黑暗条件下,HCN表面发生电子耗尽,而TCN表面出现电子富集,表明电子从HCN转移到TCN。在光照条件下,电子转移路径完全相反。TCN/HCN同质结的2D电荷密度差图也证实了这一点,支持了TCN/HCN界面上的光生电子遵循S-型转移机制。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S-scheme charge migration in triazine/heptazine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homojunction. Nat. Commun.,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578-z.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2/27/5e21f5c60c/ 赞 (0)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 南科大物理系在阻塞原子绝缘体电子结构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4年3月13日 【MS论文解读】相邻双NiNx位点对提高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氧还原反应活性的协同作用 2023年11月5日 【DFT+实验】AEM:通过聚阴离子排斥效应自调节界面空间电荷实现无枝晶聚合物锂金属电池 2024年1月18日 【DFT+实验】中科大Angew.:构建CdS/Ti3C2 MXene肖特基结,用于高选择性和活性光催化脱氢还原氨基化 2023年11月7日 【DFT+实验】JACS:Gd1/CuOx高效催化CO2制C2+产物 2024年3月18日 唐本忠院士领衔!这所双非高校,发JACS! 2025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