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生AEM: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设计

王春生AEM: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设计
全固态电池面临高界面电阻和锂枝晶生长的问题,导致锂沉积/剥离库仑效率(CE)低于90%,并且在高容量时临界电流密度低。
王春生AEM: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设计
在此,马里兰大学王春生团队通过在Li6PS5Cl电解质和锂负极之间插入混合离子电子导电(MIEC)和疏锂的LiF-C-Li3N-Bi纳米复合材料中间层以解决界面电阻与锂枝晶生长问题。
结果显示,该复合电极在0.2 mA cm-2/0.2 mAh cm-2下,将锂沉积/剥离CE显着提高到99.6%,临界电流密度(CCD)为>3.0 mA cm−2/3.0 mAh cm−2。具有高离子电导率(10−5 S cm−1)和低电子电导率(3.4×10−7 S cm−1)的疏锂LiF-C-Li3N-Bi中间层使Li能够在集流体(CC)表面而不是在Li6PS5Cl表面上沉积,从而避免了Li6PS5Cl电解质的还原。
锂在CC表面初始沉积过程中,Li渗透到多孔的LiF-C-Li3N-Bi层中,并将Bi纳米颗粒锂化为Li3Bi。LiF-C-Li3N-Li3Bi中间层中的亲锂Li3Bi和Li3N纳米颗粒将随着沉积的锂一起向CC移动最终形成LiF-C-Li3N-Li3Bi疏锂/亲锂中间层。该中间层使面积容量为1.4 mAh cm-2的Co0.1Fe0.9S2/Li6PS5Cl/Li电池在150 mA g-1下的循环寿命达到850次。
王春生AEM: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设计
图1. F和N在LiF-C-Li3N-Bi/SS中间层的分布
总之,该工作通过在Li6PS5Cl电解质和锂负极之间引入混合离子/电子导电(MIEC)疏锂层LiF-C-Li3N-Bi,以避免在Li6PS5Cl电解质表面沉积锂。结果显示,循环几次后,锂侧的疏锂LiF-C-Li3N-Bi中间层部分转化为疏锂/亲锂LiF-C/Li3Bi-Li3N。亲锂的Li3Bi-Li3N层可以实现均匀的锂沉积,而疏锂的多孔LiF-C层由于界面能高,可以在沉积/剥离过程中实现可逆的锂嵌入/脱出,而不会形成锂枝晶。
所形成的亲锂/疏锂界面使得Li/Li6PS5Cl/Li对称电池能够在3.0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和3.0 mAh cm-2的高容量下稳定循环,并且Li/Li6PS5Cl/CC半电池在0.2 mA cm-2/0.2 mAh cm-2下达到99.6%的CE。采用Co0.1Fe0.9S2正极材料的全固态锂电池均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因此,该项工作为设计高性能全固态电池提供了一种通用策略。
王春生AEM: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设计
图2. 电池性能
Interface Design for High-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enm.202303046

原创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砖,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3/04/6160dd858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