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DFT计算】JEC:基于DFT和机器学习探索稳定高效的OER电催化剂

【机器学习+DFT计算】JEC:基于DFT和机器学习探索稳定高效的OER电催化剂
研究背景
机器学习(ML)、数据科学和分析的革命性发展,以及它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是过去十年科学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析氧反应(OER)在一系列电化学能量转换过程中的重要性,研究活性高、稳定性好和经济效益优异的OER催化剂至关重要。韩国顺天乡大学Hwanyeol Park教授和汉阳大学Ho Jun Kim教授等人设计了一种高效的高通量筛选方法,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机器学习算法,在酸性条件下为高性能析氧反应(OER)催化剂寻找稳定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研究亮点
1. 作者设计了一种高效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以寻找具有优异OER性能的潜在催化剂,并介绍了一种利用Materials Project数据库和DFT计算的方法来评估特定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稳定性。
2. 此外,本研究利用梯度增强回归(GBR)模型和ML方法,深入了解吸附性质与物理和化学描述符之间的关系,发现TM-O的键长和第一电离能是与吸附行为相关的两个值得注意的描述符。
3. 最终,确定了十种具有良好前景的催化剂(IrO2、Fe(SbO3)2、Co(SbO3)2、Ni(SbO3)2、FeSbO4、Fe(SbO3)4、MoWO6、TiSnO4、CoSbO4和Ti(WO4)2),从而拓宽了OER电催化剂的选择范围。
计算方法
作者使用VASP计算软件包进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的PBE泛函计算电子交换相关性,同时通过投影增广波(PAW)方法描述价电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考虑到电子之间的库伦排斥作用,此文采用了Dudarev等人提出的Hubbard+U校正方法,并且在z方向上由8 Å的真空层以避免周期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在能量和力的收敛准则上分别设置为1×10-4eV和0.06eV/Å。最后,DFT的自动化计算通过Python包Pymatgen中的各种模块实现,机器学习方法是通过GBR模型实现,由Scikit-learn和PyTorch包提供。
图文导读
作者设计的高通量筛选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筛选由Materials Project数据库启动,考察了含过渡金属氧化物(TM-oxides)的材料,筛选出了2366个适合分析电化学稳定性的化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初的筛选步骤包括计算它们的相稳定性Ehull < 0.1 eV/原子和水稳定性(Pourbaix图上稳定域的吉布斯自由能)ΔGpbx < 0.1 eV/原子的标准。其次,TM-oxides应该表现出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吉布斯形成能ΔGf ≤0.1 meV/原子)。第三步,进行电化学分析,对所有968种金属组合的ΔGpbx值的分析表明,其中只有159种在酸性OER环境中保持稳定。
【机器学习+DFT计算】JEC:基于DFT和机器学习探索稳定高效的OER电催化剂
图1 高通量选择标准
对于这些稳定的组合,作者构建了其低指数面((100)、(001)、(110)、(101)和(111))的模型,如图2所示。然后,作者对所构建的3786个结构的低指数面模型进行了ΔGO*、ΔGOH*和ΔGOOH*的DFT计算,得到OER过电位(η = 0.3 V时的ηTD和Gmax)。最后,作者指出了10个最有希望的候选结构。
【机器学习+DFT计算】JEC:基于DFT和机器学习探索稳定高效的OER电催化剂
图2 计算流程示意图
目前与OER相关的研究主要基于中间态(热力学),而忽略了过渡态(动力学),使得速率决定步骤变得与实际不符。作者采用微动力学方法,结合热力学和动力学阐明了ηOER = 400 mV时的决速步(图3a),结果发现,作为O2生成催化剂的施加过电位ηOER与活性描述符ηTD不相对应,使得ηOER与ηTD的比较不恰当。
【机器学习+DFT计算】JEC:基于DFT和机器学习探索稳定高效的OER电催化剂
图3 OER动力学相关关系
在图3a中从火山图的左侧,在动力学方面考察了OOH与OH的尺度关系。当OOH的形成为决速步时,其ΔG3的降低导致生成OOH中间体的自由活化能降低,从而提高电催化效率。相反,当OOH的分解成为决速步时,会导致催化活性降低。
随后作者使用描述符Gmax(η)来计算OER活性,其采用自由能跨度模型来估计自由能形貌中的RDS。图4显示了Gmax(η = 0.3 V)与OH分解时的ΔG2的关系。
【机器学习+DFT计算】JEC:基于DFT和机器学习探索稳定高效的OER电催化剂
图4 Gmax(0.3 V) 与ΔG2的标度关系
表1总结了最有前景的催化剂材料IrO2、Fe(SbO3)2 (P42/mnm)、Co(SbO3)2 (Imma)、Ni(SbO3)2 (P42/mnm)、FeSbO4 (I41md)、Fe(SbO3)4 (P1)、MoWO6 (P21/c)、TiSnO4 (Cmma)、CoSbO4 (Imma)和Ti(WO4)2 (P2/c)的活性数据。在这些有希望的OER候选催化剂中,CoSbO4的最低Gmax(η = 0.3 V)估计为0.15 eV,带隙约为0.14 eV。衡量材料稳定性的Ehull值为0.09 eV/原子,表明CoSbO4易于合成,带隙约为0.14 eV,这意味着其导电性容易调节。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候选材料—Co(SbO3)2,其(101)面在0.28 eV时具有较低的Gmax(η = 0.3 V),并且 Ehull值为0 eV/原子。IrO2和Ni(SbO3)2也表现出高活性和0 eV的带隙,表明其金属性质,使它们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表1 过渡金属氧化物OER的电催化性能
【机器学习+DFT计算】JEC:基于DFT和机器学习探索稳定高效的OER电催化剂
描述符φ和εd虽然对吸附能有一定的定量描述,但没有充分建立明确的线性关系,吸附能与各种原子和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采用ML模型来阐明描述符与吸附能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如图5(a)所示。
【机器学习+DFT计算】JEC:基于DFT和机器学习探索稳定高效的OER电催化剂
图5 机器学习方法的流程图及部分特征比较
作者选取159种稳定的过渡金属氧化物(3786种结构)在η = 0.3 V时的Gmax作为目标数据。选取与TM-oxides的键长、配位原子(dTM-O、dO-O)、d带中心(εd)、电负性(Nm)、电子亲和性(Am)、第一电离能(Im)、价电子数(Nv)和TM-d电子数(Ne)等8个与原子和结构性质相关的描述符作为输入数据。
从数据生成开始,将364个输入数据随机分为292个训练集和72个测试集。如图S8所示,GBR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R2为0.96,最小RMSE为0.06 eV。在测试中,模型保持了良好的性能,验证了ML方法用于特征分析的可靠性。进一步对比了这些描述符的重要性,如图6(c)所示,从而对吸附能力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发现TM-O的键长(dTM-O)和第一电离能(Im)与吸附能力的相关性较强,其特征重要性值分别为39.3%和33.5%,而其余6个描述符的特征重要性值相对较低。
在分析了催化活性、吸附能和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之后,仍然存在两个未能解决的问题:(1)如何将双官能团OER活性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内在化学和物理性质联系起来;(2)如何将此研究的方法扩展到不同反应的替代催化剂体系。通过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该方法有可能解决这些挑战。
文献信息
Park, H., Kim, Y., Choi, S., & Kim, H. J. (2024). Data driven computational design of stable oxygen evolution catalysts by DFT and machine learning:Promising electrocatalysts.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https://doi.org/10.1016/j.jechem.2023.12.048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3/10/96a9338b7f/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