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逐鹿新能源车的今天
得锂电池者得天下
2023年6月
一块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固态锂电池
正式交付给电动汽车龙头企业
能量密度360Wh/kg
这是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这一刻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
带领团队“沉寂”了40年
“我想转行研究超离子导体
据说可作汽车电池”
在德国访学时,36岁的陈立泉
给物理所的领导写了一封信
申请转换研究方向
彼时的中国,自行车还远未普及
汽车更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但所领导看到了其中的潜力
爽快批准了这份申请
这不仅改变了陈立泉的人生
历史的航船,也从此开始转折
蛰伏10年
第一批固态锂电池
在物理所一间小屋诞生
但没有人欢呼、庆祝
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电池能用得上才算成功
正要乘胜追击时
现实却给他们迎头痛击
全球锂电池研究陷入低潮
前路迷茫:继续还是放弃?
谁来“领航”?
物理所团队用行动给出答案
他们暂时“放下”还不成熟的固态锂电池
转而研发(液态)锂离子电池
1995年,物理所拿出了
中国第一块A型锂离子电池
却被质疑:“有啥用”?
▲1990年来访海外专家参观自研PC控制电池充放电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供图)
彼时,陈立泉已年过半百,银丝渐现
学成归国的年轻人黄学杰接过“重担”
“换赛道做产业化,能否得到更大支持?”
中国科学院东拼西凑拿出80万元
让投资人感叹
“看来中国科学院是真干!”
在中国科学院和投资人的鼎力支持下
从设备到材料
中国实现完全自主
第一条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测试生产线建成
中国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正式起航
一代材料决定一代电池
中国用了20年
打破国外锂离子电池原材料垄断
陈立泉和黄学杰步履不停
“第一代跟跑、第二代并跑
到了第三代,我们能不能赶超、领先?”
他们坚信
“三千越甲可吞吴”
一次会上
陈立泉与ATL(宁德时代前身)董事长张毓捷
击掌盟誓
“中国锂电突围从ATL开始”
自此,政产学研合作势如破竹
如今,中国的锂离子电池
国际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产量和产能居全球第一
全球70%的锂离子电池
99%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由中国企业生产
电动汽车关键的零件就是电池
而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拥有更大规模的制造能力
随着技术突飞猛进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接近极限
安全问题难以破解
再一次到了技术发展“十字路口”
美国寄希望于下一代高比能二次锂电池
日韩则在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方面技术领先
中国锂电如何保持领先世界?
陈立泉心中早有设想:
固态锂电池
其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优势都更高
这是40年前被搁置的“理想”
是时候再次向固态锂电池发起冲击了
▲锂电池科研团队研发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供图)
这次,他们信心十足
2019年,团队孵化的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产品
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安全性等
均达到世界第一
团队来不及自豪
他们很快意识到
锂资源依赖进口致使供应链有风险
必须同时开发不依赖资源限制的电池体系
钠是一个极佳选择
2017年,基于物理所团队
国内首家钠离子电池企业中科海钠成立
接连取得了好成绩
世界首座100千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诞生
全球首套百万瓦时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
成功投入运行
他们自信地说道
40余年来
材料更新、技术迭代
物理所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电池新高地
不变的
是一代代科研人员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精神血脉
84岁的陈立泉院士有这样的梦想:
固态电池大干快上,引领电动中国
钠离子电池并驾齐驱,助推能源互联
“我们的目标一定会达到。”
他目光笃定、步伐坚定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3/16/c8f9f86d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