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2017年9月于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Hajo Freund教授,主要利用表面科学方法研究贵金属-铁氧化物模型催化体系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CO氧化反应的影响。博士后期间长期专注于质量选择团簇束流技术及其在模型催化N2活化与合成氨等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先后在洛桑联邦理工(Harald Brune教授), 慕尼黑工业大学(Ueli Heiz教授) 和丹麦科技大学(Ib Chorkendorff教授) 等研究组主持基于不同技术路线的质量选择团簇束流系统的搭建和改装,以及高灵敏度常压反应器的开发。以第一(含共一)和通讯作者在Science, Nature Energy, Angewandte Chemie, Journal of Catalysis,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ChemCatChem 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1篇。曹昂,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能源小分子催化反应理论计算与模拟、催化材料设计及催化新理论开发等研究。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师从化工学院刘源教授),在校期间进行CO2/CO还原方向的实验研究;2016-2018年于斯坦福大学博士联合培养(师从Jens K Nørskov教授),转向理论化学的研究。2019于西湖大学肖建平教授团队任助理研究员;2020-2024历任丹麦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合作导师Jens K Nørskov院士和Ib Chorkendorff院士),和丹麦科技大学长聘助理教授/研究员(tenure-track)。近五年,发表40余篇研究论文,包含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Nature Catal.、Nature Commun.、ACS Catal和J. Catal.等期刊。
2. 通讯作者/合作导师
Ib Chorkendorff,丹麦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Villum可持续燃料与化学科学中心(V-SUSTAIN)主任,获得2022年度“埃尼能源前沿奖”。Chorkendorff教授的研究专注于寻找新的催化剂,以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和环境保护。目前,已在Science, Nature, Nat. Mater., Nat. Chem., Nat. Energy, Nat. Cat., Joule等期刊发表论文410余篇,论文被引78,000余次,h-index 109,获得国际专利22项,出版了催化领域的经典教科书“Concepts of Modern Catalysis and Kinetics”。自2017年以来,连续入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Jens K. Nørskov,丹麦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丹麦国家研究基金会主席,丹麦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斯坦福大学Leland T. Edwards教授,斯坦福大学SUNCAT界面科学与催化中心创始人(2010-2018) ,获得2022年度“埃尼能源前沿奖”。Nørskov教授主要从事催化基础理论的相关研究,从电子层面出发,对催化反应规律进行描述,为催化剂的设计做出了很多杰出贡献,近年来,在软件开发、算法研究、合成氨和燃料电池领域均有重大进展。他提出的d-band center理论是目前计算化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经典理论之一,推动了电催化领域的发展。目前,已在Science, 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被引次数高达23万+,h-index 224。文献信息Spin-mediated promotion of Co catalysts for ammonia synthesis,2024,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n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