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实验】AFM:CoPc/Mg(OH)2/NC助力CO2还原 2024年3月25日 上午8:52 • 计算 • 阅读 13 酞菁钴(CoPc)作为一种固定在多相载体上的CO2还原反应(CO2RR)电催化剂备受关注,但分子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仍有待澄清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反应动力学。 基于此,苏州大学彭扬教授和程涛教授等人报道了通过将CoPc固定在导电碳底质的Mg(OH)2基底上,制备了CO2RR催化剂,在电流密度为100 mA cm−2下具有0.31±0.03 V的超低过电位,在宽电流密度内具有95%的法拉第效率(FE),并且在膜电极组装中可在100 mA cm−2下工作50 h以上。 通过DFT计算,作者研究了Mg(OH)2对CO2的活化机理和CO2RR过程的自由能图。CoPc的氮原子与Mg(OH)2的羟基之间形成的氢键有助于CoPc分子的均匀分散,而二体体系内部相对较弱的相互作用允许CO2分子的插层。 CoPc催化CO2还原速率决定步骤(RDS)是第一个将钴中心吸收的CO2分子转化为阴离子*CO2−中间体的电子转移,后续的质子化(*CO2− + H+ →*COOH)和去羟基化(*COOH + H+ + e− →*CO + H2O)步骤都是下坡的,不需要额外的能量输入。 在CoPc/Mg(OH)2上,通过CO2中氧孤对电子与Mg2+的耦合,CO2在Mg(OH)2上的预活化,克服了*CO2−形成的高能垒。在CoPc/Mg(OH)2上,第一电子转移步骤(*CO2 + e− →*CO2−)的自由能仅增加0.01 eV,对比单独的CoPc(0.81 eV)可忽略不计。 随后的质子化步骤形成了自由能势垒为0.36 eV的RDS,可能是由于H+与Mg(OH)2表面氢氧根(OH−)基团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以及CoPc与Mg(OH)2之间的氢键网络中水合H+的迁移率相对较低。通过DFT计算,作者发现CO2在Mg(OH)2上的预活化可以极大加快CoPc上的CO2RR动力学。 Pre-Activation of CO2 at Cobalt Phthalocyanine-Mg(OH)2 Interface for Enhanced Turnover Rate. Adv. Funct. Mater., 2023.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3/25/e59593db86/ 赞 (0)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 【纯计算】Appl. Surf. Sci.:TM-N4C作为锂氧电池中的OER电催化剂 2024年3月19日 【MS论文精读】JPC Letters: g-C2N单层负载过渡金属单原子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制氨的理论研究 2023年11月9日 信阳师范大学孙书杰团队CEJ:构筑纳米网状型铁电异质结可实现优异光伏效应和非对称性转换特性 2024年4月10日 【AIMD+实验】中山大学章志珍、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吴凡: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新进展! 2024年2月23日 【深度解读】PCCP:DFT计算吸附能、电子转移、态密度等,研究掺杂缺陷对吸附的影响! 2023年12月8日 Nature:范德华金属CeSiI中的二维重费米子 2024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