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朱向东等Nature子刊:连续低碳生产闪石墨烯! 2024年4月16日 上午10:58 • 顶刊 • 阅读 21 第一作者:朱向东, Litao Lin, Mingyue Pang 通讯作者:朱向东,王玉军,杨易,朱永官 通讯单位: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重庆大学等 论文速览: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将生物质通过快速焦耳加热(Flash Joule heating, FJH)技术转化为闪蒸石墨烯(flash graphene, FG)的新方法。尽管FJH技术在将无穷无尽的生物质转化为FG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由于缺乏集成设备,连续生产生物质FG一直面临挑战。 此外,传统的交流电-FJH(AC-FJH)反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热解挥发物的释放和碳黑的利用,导致了较高的碳足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构建了一个集成自动化系统,并通过以能源需求为导向的分配方式,实现了低碳足迹下的连续生物质FG生产。通过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灵活协调FJH模块化组件,实现了生物质FG生产的周转。 此外,研究还提出了热解-FJH耦合策略,通过初始的热解过程释放生物质热解挥发物,随后进行FJH反应,专注于优化FG结构。重要的是,具有适当电阻的生物炭足以启动FJH反应。因此,中等温度生物炭基FG生产过程中无需使用碳黑,展现出较低的碳排放(1.9 g CO2-eq g−1 graphene),与基于生物质的FG生产相比,减少了高达约86.1%的碳排放。毫无疑问,这种集成自动化系统辅以热解-FJH耦合策略,有助于将生物质FG推向广泛的应用领域。 图文导读: 图 1:展示了连续闪蒸石墨烯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包括生产率的测量和电流-电压记录。 图 2:描述了生物质/生物质炭基闪蒸石墨烯的制备路径和过程,包括不同路径下的挥发物释放和结构优化。 图 3:对不同闪蒸石墨烯生产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估,包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分析、物质流动图、能源需求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比较。 图 4:连续生产闪蒸石墨烯的实验结果,包括样品的结构和应用性能分析。 总结展望: 本研究开发的集成自动化系统和热解-FJH技术,实现了生物质闪蒸石墨烯的连续生产,并显著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通过优化生产过程,使用中等温度的生物质炭作为原料,避免了碳黑的添加,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所生产的闪蒸石墨烯具有高纯度和良好的应用性能,如优异的分散性、催化性能和太阳能吸收性能。 这些成果不仅为生物质闪蒸石墨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减少碳排放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信息: 标题:Continuous and low-carbon production of biomass flash graphene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4/16/507e31e972/ 测试表征 赞 (0)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 钱涛/晏成林Adv. Sci.:阳离子COF骨架实现5.2 V固态电解质! 2023年10月10日 陈忠伟Angew:MOF催化剂加速锂硫电池的多步硫氧化还原 2023年10月6日 物理所吴凡Nano Energy:解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的兼容性 2023年10月10日 武理EnSM:通过氧化石墨烯界面稳定锂金属负极的成核种子 2023年10月9日 黄云辉/李真ACS Nano:非化学计量 Cu2-xSe 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 2023年10月3日 原创性遭质疑,4页PDF完美回应!他,36岁获「国家杰青」,手握两篇Science,今年已发4篇Nature子刊! 2024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