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汪国雄&高敦峰,最新Nature子刊!

大连化物所汪国雄&高敦峰,最新Nature子刊!

第一作者:Hefei Li,Pengfei Wei,Tianfu Liu

通讯作者:汪国雄,高敦峰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论文速览

通过一氧化碳(CO)催化转化生产乙烯等有价值的化学品是一条重要的非石油路线。本论文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方法,通过富含晶粒边界的铜(Cu)纳米粒子催化剂,在碱性膜电极组装(MEA)电解器中高效合成多碳(C2+)化学产品。

实验结果显示,在低电池电压2.78 ± 0.01 V下,实现了高达4.35 ± 0.07 A cm-2的C2+局部电流密度,C2+法拉第效率为87%±1%,CO转化率为85 ± 3%

通过原位拉曼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Cu纳米粒子的晶粒边界有助于CO吸附和C-C耦合,从而解释了C2+产率与晶粒边界密度之间的定性趋势。

此外,通过使用五个100 cm2 MEAs的电解器堆叠进行放大演示,在400 A(4 A cm-2的总电流下,分别实现了118.9 mmol min-1的C2+和1.2 L min−1的乙烯形成速率,C2+法拉第效率为64%。

图文导读

大连化物所汪国雄&高敦峰,最新Nature子刊!

图1:Cu-nc催化剂的CO电解性能。

大连化物所汪国雄&高敦峰,最新Nature子刊!

图2:C2+产率与晶粒边界(GB)密度之间的相关性。

大连化物所汪国雄&高敦峰,最新Nature子刊!

图3:operando光谱学研究。

大连化物所汪国雄&高敦峰,最新Nature子刊!

图4:DFT计算结果。

大连化物所汪国雄&高敦峰,最新Nature子刊!

图5:CO电解的放大演示。

总结展望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CO电解方法,通过富含晶粒边界的Cu纳米粒子催化剂,实现了高效、高选择性的多碳化学品合成。该方法在低电压下展示了优异的C2+产品局部电流密度和法拉第效率,并通过原位光谱和DFT计算深入理解了催化机制。

此外,通过电解器堆叠的放大演示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这些发现为电化学合成有价值的C2+化学品提供了新途径,并为可持续的CO资源转化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献信息

标题:CO electrolysis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over grain boundary-rich Cu nanoparticles in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electrolyzers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s41467-024-49095-2

原创文章,作者:wang,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6/03/0f6021b42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