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金/李越Chem: 连续调谐半相干界面,控制CO2电还原选择性

范红金/李越Chem: 连续调谐半相干界面,控制CO2电还原选择性
近年来,人们付出了大量努力来制备用于选择性生产C1或C2+产物的铜基CO2RR串联催化剂。一些共催化剂(如Ag、Au和Pd)具有较低的O和H亲和力,它们对被吸附的CO的弱结合能有利于在低过电位下高选择性地将CO2转化为CO,随后生成的CO溢出到附近的Cu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加氢或C-C耦合过程。这种串联催化反应的关键因素是异质结构中贵金属和Cu纳米结构的空间分布,这为调节催化剂表面上的关键反应中间体提供了一个机会,以优化CO2RR的选择性和活性。
然而,考虑到Cu与贵金属(>10%)之间的极大的晶格错配,异质结构(HSs)总是局限于具有固定接触界面的Au/Ag/Pd-Cu Janus,导致反应中间体的非剪切吸附能,因此只产生以C2H4为主的产物。这将极大地阻碍串联催化的选择性,并增加工业应用中电催化剂合成和设备的成本和复杂性。此外,异质界面接触面积与串联催化选择性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明确,这是提高CO2RR选择性的又一难题。
范红金/李越Chem: 连续调谐半相干界面,控制CO2电还原选择性
范红金/李越Chem: 连续调谐半相干界面,控制CO2电还原选择性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天津工业大学李越等从AuCu HSs的合成原理入手,通过精细调节界面应变,实现了从二聚体到核壳结构的连续转变。这种结构可调性导致Cu在Au纳米畴和连接界面上的空间分布不同,这与Au-Cu HSs中暴露的Au纳米球的可调长度和接触面积相对应。
实验结果表明,在466.1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AuCu HSs催化剂的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为80.0%。重要的是,随着Au和Cu接触面积的增加,产物的选择性可以从CH3OH和C2H5OH转向C2H4。此外,该催化剂在600 mA cm−2电流密度下连续电解10小时而没有发生明显的活性衰减,反应后材料的形貌和结构也保持良好。
范红金/李越Chem: 连续调谐半相干界面,控制CO2电还原选择性
范红金/李越Chem: 连续调谐半相干界面,控制CO2电还原选择性
原位光谱表征和理论计算表明,AuCu HSs催化剂中界面Cu表现出比表面Cu更高的氧化态,Au-Cu(Ⅰ)具有较低的*CO覆盖率,Au-Cu二聚体上的CO2RR反应遵循*CHO→*OCH3→CH3OH途径;在Au-Cu(II)中,*CO覆盖率中等,顶部*CO吸附构型促使反应*CO转化为*CHCHOH,并最终得到C2H5OH产物;在具有高*CO覆盖的Au-Cu(III)中,发生了Cu顶部位点到Cu桥位点的*CO吸附构型转变,这有助于优先形成*CCH而不是*CHCHOH,使得选择性从C2H5OH转换为C2H4
综上所述,通过连续调整CO2RR的三个关键参数,即*CO覆盖率、*CO的吸附构型和Cu的氧化态,可以实现CO2RR的选择性转换。
A selectivity switch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by continuously tuned semi-coherent interface. Chem, 2024. DOI: 10.1016/j.chempr.2024.04.009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6/05/806d0d05a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