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布兴院士&孙晓甫研究员,又双叒叕发Nature子刊! 2024年6月10日 上午9:52 • 顶刊 • 阅读 23 第一作者:Jiaqi Feng 通讯作者:韩布兴,孙晓甫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韩布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孙晓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19 年12 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开展惰性化学键活化转化、可再生碳资源转化利用方面研究,如电化学转化CO2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 论文速览 在酸性条件下,获得优异的多碳(C2+)产物选择性和电流密度是电化学CO2还原反应(CO2RR)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但还具有挑战性。本文研究了在强酸性条件下,通过电化学CO2RR实现C2+产品的高效合成。 研究发现,通过微环境调节和掺杂效应增强催化剂的固有活性,可有效促进CO2转化为C2+产品。特别是,掺杂了La的铜空心球催化剂在pH ≤ 1的酸性电解质中展现出86.2%的C2+产品法拉第效率(FE),并且在-90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C2+产品的单次通过转化效率(SPCE)可达到52.8%。此外,即使在-1 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催化剂仍能保持81.3%的高C2+ FE。 研究还发现,多孔通道结构在积累K+和OH–物种以及促进C-C偶联中起着关键作用,而La掺杂则增强了*CO中间体的生成,进一步促进了C2+产品的形成。 图文导读 图1:La-Cu HS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形态和结构表征。 图2: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和实验研究,展示多孔通道结构在富集K+浓度和增强局部pH值方面的作用。 图3:La-Cu HS、La-Cu SS和Cu HS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CO2RR性能。 图4: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ATR-SEIRAS)研究CO2RR过程中的中间体。 总结展望 本研究合成了La-Cu HS催化剂,并在强酸性电解质中实现了CO2到C2+产品的高效转化。通过微环境调节和La掺杂,显著提高了CO2RR的性能和选择性。 本工作为在酸性体系中促进CO2RR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有望推动CO2转化和利用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文献信息 标题:CO2 electrolysis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in strong acid at ampere-current levels on LaCu spheres with channels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s41467-024-49308-8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6/10/f5be29eec1/ 赞 (0)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 北化工刘栋/张利鹏Appl. Catal. B.: 多孔硼、氮共掺杂碳高效电还原CO2 2023年10月13日 Nature:他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偏爱做行政管理? 2023年10月14日 胡毅/付堃EnSM:蚕丝衍生的柔性/不燃/高氧化稳定性固态电解质! 2023年10月15日 哈工大ACS Energy Letters:构建界面O2积累微环境,促进电化学H2O2生产 2022年12月13日 马龙涛/黄海涛EES:利用阴离子受体实现优先平面晶体生长和均匀的SEI 2023年10月4日 复旦大学张黎明Nano Letters:二维共价骨架衍生的过渡金属单原子位点催化剂实现高效氧还原 2023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