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所JACS:低温锂金属电池溶剂化电解质的设计 2024年6月16日 上午9:59 • 顶刊 • 阅读 10 由于供氧溶剂的电负性很强,锂金属电池面临着界面电荷转移缓慢以及锂金属负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等问题。这些因素限制了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的可逆性和动力学性能。 在此,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峰团队采用了一种非溶解性助溶剂来削弱醚类溶剂中供体氧的电负性,从而使阴离子供体参与到 Li+ 的溶剂化结构中。该策略大大加快了 Li+ 的去溶剂化过程,并减少了溶剂对界面传输和稳定性的副作用。所设计的阴离子聚集电解质具有独特的对温度不敏感的溶剂化结构,可使锂金属负极在室温和-20 ℃条件下获得较高的平均库仑效率。 在室温、-20 ℃和-40 ℃条件下循环150次后,高负载LFP||Li电池显示出100%的容量保持率,具有很高的可逆性。实用的1 Ah级LFP||Li软包电池在室温下充电和在-20 ℃ 和 -40 ℃ 下放电时,容量分别为室温下的 81% 和 61%。 图1. 温度降低过程中的溶剂化结构演变行为 总之,该工作为了在实际条件下提高低温锂金属电池的性能,作者开发了一种对温度不敏感的溶解电解质。研究证明,非溶解性共溶剂和醚基溶剂之间的分子界面互作用可以削弱供体醚氧的电负性,并在温度降低时获得对温度不敏感的阴离子聚集溶解。 该种策略有助于锂金属负极在低温下实现快速稳定的界面传输,使用所提出的电解液对高负载 LFP||50 μm 锂电池进行的电化学测试表明,在室温、-20 和 -40 ℃ 下循环 150 次以上,电池具有高度可逆的循环性能。此外, 1 Ah 级 LFP||Li 软包电池在-20 和-40 ℃下均表现出优异性能。因此,该项工作为设计低温电池的电解质展示了一种新策略。 图2. 低温限制因素与锂金属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Designing Temperature-Insensitive Solvated Electrolytes for Low-Temperatur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4 DOI: 10.1021/jacs.4c01735 原创文章,作者:wang,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6/16/847ca63c27/ 电池 赞 (0) 0 生成海报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 华东理工大学,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3月9日 郭少军/于永生/杨微微最新Nature子刊:单原子+高熵合金! 2024年3月24日 登上Nature封面的自动驾驶,这次有“人工智能”保驾护航! 2024年1月23日 5000次,>99.5%!浙大陆俊,联手北化「杰青&长江」团队,最新AM! 2024年11月19日 Appl. Catal. B:层状氧化钴钠中CoO6八面体的晶格应变和原子置换用于增强电催化水氧化 2023年11月30日 叶金花/李亚光/张利强Nature子刊:高熵策略立大功!合成铜基高熵二维材料高效稳定光热催化RWGS 2023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