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还原,最新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CO2还原,最新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第一作者:Eric W. Lees

通讯作者:Adam Z. Weber

通讯邮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论文速览

利用可再生电力进行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CO2R)是合成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中,作者利用多物理建模来解释使用Ag催化剂在膜电极组件(MEAs)中进行电化学CO2R转化为一氧化碳(CO)的实验数据。通过测量CO2渗透和产物成速率,验证了一维(1D)模型

通过Marcus-Hush-Chidsey(MHC)动力学描述了CO形成的动力学,该动力学考虑了在CO2R过程中溶剂重组,能够准确预测实验数据。

结果表明,性能受到包括离子形成和传输、CO2溶解度和水管理在内的竞争现象的支配。模型显示,增加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和催化剂表面积使得CO生成速率超过100 mA cm-2,而不会对CO2利用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提供了如何在CO2电解器中管理生产力和CO2利用率之间平衡的见解。

图文导读

CO2还原,最新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图1:CO2电解器MEA的架构和模型域,包括阳极和阴极的进料,CO2还原、(双)碳酸盐形成和渗透,以及阳极处CO2损失的过程。

CO2还原,最新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图2:实验和模型局部电流密度对于CO和H2形成作为电池电压的函数,以及实验和模型CO2渗透通量,以及使用MHC和Tafel模型的CO局部电流密度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CO2还原,最新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图3:在MEA中CO2和离子物质传输的模型,包括不同电流密度下MEA内的CO2浓度、pH、HCO3浓度和CO32-浓度。

CO2还原,最新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图4:MEA中HCO3、CO32−和OH的模型传输数作为电流密度的函数,由于扩散和电渗引起的水通量以及电流密度的净水通量。

CO2还原,最新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图5:催化剂层的比表面积(SSA)和厚度对CO2R的影响,包括CO形成局部电流密度与电池电压、CO2利用率与总电流密度的关系。

CO2还原,最新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图6:膜IEC对CO2R的影响,包括不同IEC膜的CO局部电流密度、离子电导率、阴极催化剂层的pH和CO2利用效率。

总结展望

本研究通过1D连续模型的实验数据验证,探讨了MEAs在CO2还原过程中发生的多种耦合现象。模型揭示了质量和电子传输限制决定了CO2R的极限电流密度,后者需要使用MHC理论来再现实验行为,并强调了进一步研究CO2R中电子转移和溶剂重组性质的必要性。

模拟表明,CO2和水在MEA中的传输由膜中的主要电荷载体定义,取决于电流密度范围。优化策略包括使用具有更强碱性固定电荷基团的阴离子交换膜,以有效传输OH并减轻电流诱导的膜放电。

本研究提供了对CO2电解槽中水和离子传输动态的见解,并提出了不同的材料优化策略,为未来的实验提供了信息。

文献信息

标题:Exploring CO2 reduction and crossover in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

期刊: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DOI:10.1038/s44286-024-00062-0

原创文章,作者:计算搬砖工程师,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华算科技,注明出处: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4/06/29/de48b5ed3c/

(0)

相关推荐